起作用的情况下,能够采取的措施不多。
楚国石油占据欧洲市场的六成半份额,平均每桶原油的价格为29.6银元,即到岸价格相当于29.6美元。
从楚国石油产出重地斯里巴加湾油田和沙巴油田出口,离岸价格是19.3银元,抵达欧洲航运费用合计每桶3.5银元,进口海关税收20%为3.86银元,另有各项杂费计每桶0.24银元,合计26.9银元。
批发价格29.6银元,进口的批发商还可以赚到每桶2.7银元,相当于9%的稳定利润。
红海事件爆发后,稳定了五六年的欧洲石油市场闻声暴涨,从每桶29.6银元,迅速突破30银元大关,最后每桶32银洋,33银洋一路猛涨,马尼拉石油期货市场最高达到每桶37.85银洋的高价。
随后回落至36银洋至37银洋间,一直盘旋于高位,迟迟难以回落。
这仅仅是受消息影响,国际大宗物资交易价格出现巨幅波动的一斑。
在马尼拉期货交易市场中,石油,,天然橡胶,铜,精梳毛条和粗梳毛条,甚至肉类都出现价格的大幅波动,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供应格局。
这让英、法列强愈发的忌惮,对楚国施压的嗓门和身段都软了下来。
仅仅是因为红海事件重大消息的影响,损失的利益就多达十多亿银洋,约合两至三亿英镑,这让欧洲市场都承受不起。
作为大宗物资出口国,楚国反而在这轮世界大宗物资价格波动中,品尝到了结结实实的好处。
相比较原来的历史时空
德州原油开发在遭受到楚国原油大幅降价的狙击后,投入德州原油开发的美国资本几经起伏,亏损多于获利,令原本产量爆发的时间线大大的延长了。
楚国在这方面尤为可恨,利用关税和大排量运油船的优势,始终将原油价格压在美油出口的成本线以下。
美油出口一桶,那就亏损一桶。
在美油没有形成市场竞争力的时候,就遭遇到了狂风暴雨的侵袭,发展的历程尤为艰难,所以保持了欧洲市场石油市场价格体系的长期稳定。
最大的赢家,自然是楚国原油出口商背后的王室和政府资本。
相较于楚国原油出口控制在强权之下,美油出口呈现出点多面广,参与者众多,绝大部分美油生产商实力弱小,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
在斯里巴加湾石油的强力竞争下,发展的不尽如人意。
美国是典型的民主资本制度,石油生产商或者销售商的盈亏,盖由自身经营所致,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