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
“微臣谨遵御旨,坚定捍卫王国利益。”
“嗯,下去吧。”
“恭请陛下圣安,微臣告退。”
殖民地大臣李经羲躬身告退,离开了殿中。
楚王郑国辉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手指轻轻敲打御案,考虑着近期英法施压的红海事件。
辛苦营建十几年的红海天堑要塞,已经将曼德海峡咽喉处的丕林岛和七兄弟岛内部山腹挖空,耗资二千余万银洋,建成了空前强大的海岛防御要塞体系。
英国人也不知道抽了什么风,去年底派遣一队英军官兵意欲上岛,被楚国东非总督府防守军队阻止了。
至此,终于发现了红海天堑要塞的秘密。
这下子,英法列强为之哗然,迅即强硬的向楚国施压,提出诸多不合理的要求。
诸如楚国军队必须撤离要塞,由英国接手,以保障欧亚航线自由畅通之必需,恢复区域安定之局面。在遭到楚国强硬拒绝后,英法等国发现武力讹诈的手段不奏效,便转而提出其他的方案。
比如共同驻军,纳入国际社会之管辖等等,语气调门转向和缓,所谓的国际社会也就是英法两国。
楚国不吃这一套,索性也不装了。
直接动员了上万苦役犯在红海天堑要塞大兴土木,营建空前坚固的要塞上层建筑,也就是暴露在山体上层的要塞主体。
对于英法两国的合力施压,楚国一方面强化与德奥意集团的合作,另一方面施展“拖”字大法,反正就是不做正面回应。
短短十多个月时间,红海天堑要塞的上部主体已经渐渐形成。
举凡往来于欧亚航线的船舶,在经过曼德海峡时,都能看到巍峨雄壮的要塞主体,已经呈现在海岛山顶端,令人望而生畏。
就仿佛在海岛山顶戴了个厚重的帽子,大口径舰炮直指主航道和副航道,要塞中央还建设了9层宝塔,用于瞭望和引路的灯塔。
这也是楚国海岛要塞典型的配置,总有一座高高的宝塔,要么是方形,要么是五角形,要么是六角形或者七角形,层高三至九层不等,往往会充做灯塔,指引航向。
宝塔的层数越高,要塞的等级也就越高。
这种九层宝塔要塞,在楚国数十上百座海岛要塞中,亦是个中翘楚,绝对不超过十指之数。
最著名的当属三宝颜要塞,所有往来的船舶往往在数十上百公里以外,就能看见宝塔顶端的引航灯光照射,避免了很多海难的发生。
对于如今日益强大的楚国,英法等国确实忌惮,在武力讹诈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