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方面不会参与。
这就导致了一群散兵游勇,与楚国业已发展强大的石油资本去竞争,那可是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
要枪有枪,要炮有炮,怎么能打得过?
这个时代的美利坚政府还没有后世那么强大的执行力,也没有全球性的影响力,在欧洲市场说话也不好使。
对于美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凄惨状况,感到深深的无力。
红海事件引发的国际性波澜,非但没有伤及楚国的根本利益,反而从中大获好处,大宗出口原料的价格猛涨了一把,让楚国的生产商和出口商狠狠肥了一波。
可楚王郑国辉清晰的认识到,这并非好事。
欧洲石油价格的猛涨,让美国石油生产商也肥了一波,很大程度的回了血,也让德州油田开发的呼声高涨起来。
正在有更多的美国资本投入到德州油田中,想借着这一波有利的价格走势捞上一把。
石油供应量的大幅增加,必然导致原本的价格体系破裂,最终受损的是这个价格体系中最大的受益者~楚国王室和政府。
所以,楚王郑国辉叮嘱殖民地部大臣李经羲与外交部大臣潘裕臣联手合作,尽快压低红海事件的热度,为下一步大幅度压低石油价格,营造合适的市场环境。
美国佬想趁着红海事件的余波从中获益,那纯属想多了。
近期,楚国就会宣布向欧洲市场大幅增加供应,将石油价格狠狠的砸下来,目标是达到每桶欧洲到岸价格20至22银洋的超低价。
整个石油市场价格上演过山车走势,让美油资本亏的冒血。
压到如此的低价,斯里巴加湾港口交付的石油价格,差不多要达到14银洋一桶,楚国方面的盈利也压缩到三成左右,再不复往日翻番的暴利。
即便如此,也要把石油价格狠狠的打压下来。
其目的,就是狙击德州原油。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
德州原油的疯狂增产,曾经将欧洲原油市场价格压到七至八美元一桶,约相当于七至八银洋。
若真的那样,楚国也是出口一桶原油,血亏一桶,还要把整个欧洲市场拱手相让。
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美国资本没有强大之前,就要对其进行狠狠的打击,从而为楚国资本全面侵蚀美国原油产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