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单价低。
因此,长江沿线布局国内产能,魔都布局国外产能,再辅助以帝都和羊城两大核心城市的产能,基本上就可以构成高瓴的产能闭环。
“高总,建设那么多的工厂,我们的产能能不能消化掉,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宁远在一旁低声委婉地提示道。
这多建工厂是挺爽的。
kpi又完成了xxx,增加了xxx。
谁不爱听?
不过作为公司层面的执行总裁,宁远肯定是不希望好大喜功之下产能闲置得过多。
因此他出声希望提醒一下高怀钧。
“高瓴车辆现在的策略,并不是挤占多少的利润,其实我们那么小的量,其实也没出多少利润。”高怀钧没有直接回宁远说的话,在一旁淡淡说道。
没出多少量?
在场的高管们默默地看着高怀钧装逼。
这2014年,高瓴可是卖了大几十万辆的汽车,可不是一家小型汽车企业了。
除了几家大规模的合资企业,剩下的华国汽车公司,能生产这个体量的,一只巴掌都数得过来。
这样。
高怀钧这还不满意?
能不能讲一点基本(河蟹)法!
“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要把高瓴车辆的销量给逐步地扩大化!”
“现在我们的量不是多了,是少了!”
“在三线以下城市基本都看不到我们的汽车,这从覆盖率来说,是很有问题的。”
“因为县城等小城市,是最适合电车使用场景的地方。”
“很多家庭,都是独门独户,汽车甚至可以直接开到自己的家门口。”
“华国基础设施上来了以后,尤其是村村通工程之后,基本都是大柏油马路,很少有那种回损坏电车的道路。”
“我们的思路,一定要得到根本上的转变。”
“这块是蓝海,高瓴宋以及高瓴宋下面的a0级别车型,是下一阶段你们工作的重点。”
高怀钧看着前面的一众高管,沉声说道。
以前高瓴为了拔升自己的调性,主动避开十八线小城市,但是现在要主动出击,做一个全客群覆盖的公司,自然不可能忽视最关键的县城级的小城市。
一个目的是为了多销售汽车,增加高瓴汽车的保有量。
而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高怀钧希望高瓴车辆进行思路上的调整,赚钱的重心也从售前转移到售后。
现在华国的新车市场还是处于一个增量市场,每家都能在这个市场混个温饱。
但是几年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