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朝南开”且长开不闭的,但是二门 (亦称仪门)却时 常关锁。虽说“上天难欺”是吓吓人的,但做贼心虚,看看总是心有余悸,如今把它关在 二门外,坐在堂上行舞弊敲诈之事的老爷便可以眼不见为净了。《瓮牖闲评》记,曾有人于 戒石铭每句下各添一句,云——
尔俸尔禄,只是不足。民膏民脂,转吃转肥。下民易虐,来的便著。上天难 欺,他又怎知?
真是绝妙的讽刺。
堪与戒石亭媲美的“廉政”摆设,是有明一代之制的“皮场庙”。我们看沈榜所著《宛 署杂记》中,这样描写宛平县衙门的前面一部分,“堂前为露台,为甬道,为戒石亭,为仪 门。其外,东为土地祠,西为狱,又前为大门”。可知大门和二门中间之一侧,还有个土地 祠。为什么要把土地祠造在衙门内呢?原来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发明。这位叫花子出身的皇 帝 ,曾在民间目睹元末吏治的腐败,所以开国之后,就以倡导廉政为巩固政权的急务。他告谕 群臣说:“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 视之漠然,心里恨透了。如今要严立法禁,凡遇官吏贪污蠹害百姓的,决不宽恕!”但是“ 天 高皇帝远”,他—个人顾不了天下州县,于是请上天和土地一起帮着监督。“上天难欺”, 已写在了戒石上,这会儿再令全国“府、州、县、卫之左特立一庙,以祀土地”( 赵翼《 廿二史NC021记》卷33)。按他手订的惩贪法律,凡贪污额达60两银子以上的官员 ,一律枭首示众 ,还要享受剥皮之刑。剥皮的场所,就放在这个县衙里的土地祠内,所以土地祠又名曰“皮 场庙”。贪官的人皮被剥下后,还要继续发挥反面教员的作用,“官府公座旁,各悬一剥皮 实草之袋,使之触目惊心”(赵翼《廿二史NC021记》卷33),这等人皮 模特儿的摆设,无论是听 起来还是亲眼看见,都怪吓人的。可惜到了后来便流于形式。《明史·海瑞传》记,万历十 三年(1585)正月,海瑞以72岁高龄出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劲头十足地给皇帝 上疏,引证太祖 剥皮故事,极劝明神宗恢复对贪官污吏的酷刑,“时议非之”。由此可见,皮场庙的作用早 已消失,不仅土地老爷赋闲,那会儿防腐药水还没发明,那些人皮模特儿想必也腐烂而火化 了。
鼓楼·戒石·皮场庙(2)
如果说皮场庙只是明朝一代之制的话,那么鼓楼可谓是古来衙门的积年通 用之规了。鼓楼通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