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被泰山军打击的不轻,实力已经大不如以前。所以面对有三千精兵的曹操,国内的豪强们选择了闭门避祸。
本来还有荀攸、钟繇、郭嘉三人。但荀攸奔了泰山军,钟繇留在了京都,而郭嘉也选择了离家最近的袁绍。
但现在高高在上的明明是我?你荀文若凭什么?凭你这脸长得好,可借面吊丧?
更不用说眼前之人是天下清流之党魁的荀氏子弟了。
荀彧将案几上的帛书小心折起来,然后放在胸怀,笑了笑:
曹操一愣,然后就听得荀彧道:
曹操被荀彧的冷漠给激发了性,插着腰就道:
“荀君,你可知我是何人?”
“某是否复仇与阁下何干?”
这个时候的曹操哪还不明白,这荀彧的派头有多大呀。
自此以后,曹操引荀彧为谋主,朝夕相处,连席共榻,每事必引彧共之。
曹操脸黑,正要骂,却听到最后四个字,他忍不住指着自己:
曹操已经明白了荀彧的意思。
“所谓大破即大立,从这一点看,郑玄腐儒之见,汝南何休公所言才是正道。如今又到了据乱世的时候了,非得有英雄再起,结束此乱世,如此才有升平世、太平世。而我认为,结束此乱世者,正是曹公。”
也是这种情况下,曹操才和荀彧有闲情在这里品茗。
见曹操在想,荀彧再讲了一段:
“这天下如何乱的?就是外戚与宦官倾轧朝野,真正为民的清流却要被迫害。而外戚、宦官何人?前者汉家之戚,后者门下之奴。所以究其二者,不过是汉室独尊的结果。但人有贤愚,寿有长短,这天下安危又岂能系一人之身?所以不如虚之,使君主垂拱而治,权柄授之于治天下之人,即霸府。”
说着,荀彧将贴在怀里放的帛书摊开在案几上,却是一张河济地图。
曹操疑惑,咀嚼着最后的四个字:
“再兴共和?”
曹操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点恼怒了,因为荀彧的这幅姿态让他回忆起过去一个不好的画面。
“这些你都知道?”
他指着青州和下面的徐州道:
“昔日齐与秦并称两帝,就可见此地之饶富形胜。这两年中,我们倾力向南,取青州、下徐州,再合军向东,驱鲁中南之泰山军。到时候,我们与中原之袁氏兄弟互盟,有山河之助,未必不能与泰山军一战。”
不过这种算是二人之间的雅事,等茶煮好,二人分别喝了一口,气氛轻松惬意。
曹操大喜,忙让荀彧细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