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你可想出来?”
这个时候荀彧眼神放亮,将自己在牢寺中所想的平天下之策,细细讲来:
与曹操正对席的正是已经在牢狱中呆了三年的荀彧。
这一次,荀彧的声音中带了强烈的色彩,他慨然道:
“没错,能于颍阳孤军奋勇,不是英雄为何?能在淇水断发奋死,不是英雄为何?能弃家藩篱,举干戈,清君侧,扶保汉室,不是英雄为何?崤函古道,三军皆面东,而君独向西,不是英雄为何?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穷且益坚,不坠凌云志,我不知道这不是英雄,谁是!”
曹操没被这话噎住,反而追问:
“所以你是不想为父报仇了?”
最后,荀彧还说了一个理由:
“而且由孟德你提出再兴共和更是恰到,你本就是上一次共和元勋,自有一份法理在,如今要提再兴,谁能比你合适?”
“你是说我是乱世之英雄?不是乱世之奸雄?”
“你是如何知道的?”
曹操压根就没提西边的关东、关西两朝廷,因为谁都知道那两朝廷早就是冢中枯骨,一群散发着尸臭的公卿们玩着可笑的权力游戏。
但长久在士族圈子里的边缘化,还是让他颇为自卑的。他过往的那份放浪形骸,不就是效仿当年楚人那种“我蛮夷也”的边缘性格?
牢寺是什么环境?在这呆三年,就是留了一命,怕不也得久病缠身,瘦骨嶙峋吧。
这种龙脑、苏和是不能直接焚的,要细细捣碎成粉末,然后再用专门的炉器加热。而以上哪一样,都不可能是眼前这个囚徒能做到的。
而现在,终究是欲买桂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如果是三年前,荀彧的谦谦君子之风,是无论如何不会直呼许劭、郑玄二人名字的,少说也要加一个公,但现在的荀彧如宝剑开锋,比过去多了沉淀的同时,又有几分锐气。
但曹操很快就稳住了,他试图再次寻找主动权:
荀彧指着舆图,继续道:
但等到曹操亲自去牢寺后,却大出意料。
“正如你曹孟德有一二分禀赋,我荀彧也有一小小的长处,那就是朋友比较多。”
在曹操眼里,他问出的两个人是他认为最大的玩家。
其实曹操这个与其是在问,不如是在求计,他问的是这三个问题:
“此截然不同。周时为诸侯分天下,天下智谋之士各为其主,自然天下大乱。而我等共和,虚君却依旧行郡县,收天下才智治天下。焉能一样。”
而济南国内如国、高二家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