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场大清洗。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自不必说,其他帮建文帝募兵的大臣、不愿意承认朱棣登基的大臣、仍旧奉建文帝为正统的大臣,有的选择自杀,有的被朱棣下狱处死。
在这里特别提一嘴的是方孝孺。
后世有一种说法是朱棣因方孝孺死不效忠、且于殿内与朱棣对峙,朱棣诛其十族。
实际上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最早的诛十族记载出现在明朝中期江南文人祝枝山的《野记》一书中,而此书多记录民间杂文野史和鬼神故事。
明史、明实录、革除录都未曾记载。
而明神宗实录中,明神宗赦免了当年被方孝孺牵连的贬谪之人共一千四百零三人。如果当时被诛杀,又谈何赦免?朱棣确实是杀掉了方孝孺,也杀掉了许多人,一说八百四十七人,一说八百七十三人,但这些人多是与提议削藩、反对靖难、不承认朱棣有直接关系的,换句话来说,就是政敌,是方孝孺的同党,而非是朱棣的某种泄愤行为。
在方孝孺死后,他的尸身还是他的学生。
那么,方孝孺诛十族的说法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明朝,洪武十三年。
看到皇宫起火、建文帝失踪,朱棣和其他人都松了口气。而对于朱棣对那些建文旧臣下手,所有人都感觉良好,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是……
“十族?”朱元璋看着朱棣,朱标也不赞同。一众皇子们挤眉弄眼,打量着朱棣。
“???”朱棣不明白,他不会变成这样的啊,他疯了才没事儿杀人十族,那方孝孺就算是江南文人头领、宋濂学生又如何?值得他杀他十族吗?他爹杀胡惟庸也就杀了他和他三族啊!
众人扭头接着看天幕。正好讲到关于方孝孺诛十族的不实之处。
朱棣理直气壮起来:“我就说我不可能干这事儿吧!”才八百多人而已!
大臣们也松了口气,他们还以为朱棣比现在的万岁还猛呢!现在看来,也还好吧。况且,他们也有自信,他们的子女作为开国功臣的后代,就算没有站队朱棣,也不会成为这第一波大清洗中的一员;就算最后还是要死,也会死的比较体面一点的。
朱元璋点点头,这倒是没错。同党嘛,那当然要杀。现在他只经历过胡惟庸案初期,就牵连众多,但后来胡惟庸案可是牵连出三万人。
“不过,”朱元璋皱眉,“这后来能传出来你株连十族,看来是你当时还没有清理干净那些反骨之人啊!”
其他皇子们也这么认为:肯定是这样!要不然怎么还能往老四头上扣这么一顶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