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棣另一个小舅子徐增寿则一心想给朱棣当内应,此时打算投降,被御史魏冕、大理寺丞邹瑾等官员打了一顿,告到了建文帝那里,建文帝却没做什么。不过后来朱棣开始攻打京城后他还想当内应,被建文帝在左顺门刺死。
十三日,燕军开始逼近金川门。朱棣依旧谨慎,先派出了刘保等带着十几个骑兵去侦查,结果到了朝阳门发现朝廷什么准备也没有,赶紧回报。朱棣于是率军前进,而谷王朱橞、李景隆打开了城门迎接燕军。
终于,经过近四年的战斗,朱棣终于彻底获得了成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地方藩王。他进入了京城,也即将摘取那最大的果实——皇位。而永乐二十二年的统治,也即将拉开帷幕。】
天幕上的画面变成了朱棣身披铠甲,率领燕军在金川门踏入京城的场景,肃穆又意气风发。
明朝,洪武十三年。
李文忠叹气,果然还是自己的儿子开了城门,虽然之前就有了预感,但真的看到这一幕,他还是只能再次起身向朱元璋行礼。不过没等他开口,朱元璋就挥手让他起来,只道:“九江的选择也没有错,咱这孙子就算没有人开城门,他也未必能坚守多久。”他看向徐达,叹息:“增寿可惜了。”徐达摇摇头:“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造成的。多谢万岁宽宏。”
朱元璋又看向朱棣:“老四,咱也不说那些假惺惺的,你进了京,你怎么对你侄儿?怎么对那些大臣?”
朱棣沉默,面对射来的一道道视线,他还是沉默,半晌,他才看着朱元璋道:“侄子们只要他们好好的,我肯定也会好好待他们,大臣也是如此。”
“那他们要是有什么举动呢?”朱元璋紧接着问。
“侄儿还是可以好好对待。大臣,我只知道斩草除根。”朱棣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殿内群臣沉默,已经可以预见,朱棣进城登基,必然是一阵血雨腥风。
汉朝,元朔元年。
淮南王刘安愣住了:历史上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地方藩王?唯一一个?那意思是自己失败了?
与他心情截然相反的是汉武帝,他看到这句话后心情指数立刻上升了好几个百分点,好啊!天幕的意思不就是其他藩王都失败了吗?这说明上天都不支持大汉这些不安分的藩王啊!那我大汉一朝岂不是无有藩王之忧?
【朱棣要怎么对待他的好侄子?朱允炆没有把选择权给他。在朱棣进京后,皇宫燃起大火,而建文帝就此不知所踪。其后数年,朱棣都又秘密派人查访其下落。
而建文帝的臣子们则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