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顺利当上兵就实属不易了,还想挑挑拣拣的,想去这想去那的,这根本就不太可能。
这要是分配个好兵种、繁华之地还好,这要是被分配到边疆地区,或者守卫在那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里……
刘之野曾在高级军事指挥学院学习时,学校组织他们这些高级班的学员们去西疆某边防部队进行慰问。
他在这里看到了、感受到了雪山战士们的艰难与不易。
“这里这么艰苦,你们不抱怨吗?”刘之野问道。“报告首长!我们很好了,有时候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能看到绿色!
其他地道的同志们还没吃上新鲜的蔬菜,一年到头看不到绿色,与他们比,我们已经很幸福了。”
一帮眼神清澈、质朴的小战士笑呵呵的回应道,干裂德嘴唇因为笑着,撕裂了口子,鲜血流出。
“你们都是好同志!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刘之野眼神湿润地道。
他们住的也不好,一个高山哨所里有二十多人,就这么挤在一个地窝子里睡觉,虽然拥挤不堪,但也暖和不少。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西疆的交通通讯十分困难,数万边防部队的给养,一是靠青疆川疆两条钢铁运输线。
二是靠多个汽车团的战友们常年奔波在雪域高原上。
通讯更是困难,一般县设邮政局,邮政车无固定行车时间,个别边远县未开通邮电业务。
干部战士和家中通一次信,来往通常需两个月,个别边防点甚至需半年至一年。
看到的报纸多是一个月以前的,几年前,每个连队才配备了一个红灯或熊猫牌收音机,以供部队收听新闻。
由于交通困难,干部在职工作满两周年,才可回内地休假一次,假期三个月。
战士超期服役即三年后,才能轮流回乡探亲一次,假期30天,一般服役5年左右才可探亲。
由于部队驻地边远高寒,交通不便,长期处于野战环境,钻山沟住帐篷,无正规固定营房。
因此干部战士家属极少来队探亲。偶尔有个别来队,也多在夏秋两季。
有些执勤点的战士们就住在一座山头上,四周是陡壁悬崖,风特别大,无线电天线被大风吹断过无数次,房间里不能生火做饭,屋子里又冷又潮湿,战士们在大夏天里穿着衣……
“天当被、地当床,岁月留痕在雪山草地之间。”
守卫边疆山区的部队,这时候,条件十分艰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