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区域不通公路只能骑马,野外只能住帐篷。
刘之野言简意赅地向他们阐明,投身军旅绝非寻求安逸之所,那里是锤炼意志的熔炉,生活之艰超乎想象。
倘若刘光天一行人仅是因逃避“上山下乡”的艰辛,而将目光投向部队,那无疑是南辕北辙,大错特错。
部队,是勇者的试炼场,而非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就是易援朝在部队里吃的苦,也不是刘光天这些人所能想象的。
易援朝能吃苦,是因为他从小的苦难经历有关。这要是换成刘光天、闫解旷等人去当兵那可就不一定了。
不是刘之野小瞧刘光天、闫解旷,就这俩小子连农村的苦都吃不了,还想去部队锻炼?
这年月里部队的条件还很艰苦,吃住条件都比较差。
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苦的是训练。
因为他们警卫二师是全国有名的部队,训练标准比一般连队高出很多。
在警卫二师,平时常常一天要跑三趟5公里越野;在冰天雪地里练射击瞄准一趴就是两小时。
起来后人站不稳,双腿像冰棒似的不听使唤;练战术低姿匍匐时,双肘磨得血肉模糊,血痂把衣服牢牢粘住,脱不下来。
练单双杠,双手全是老茧,血口子一道连一道;冬季野营拉练,最多一天负重行军120里,面部冻得麻木,鼻子冻出大血泡……这些苦吗?
当然苦!
“上山下乡”你可以受不了苦可以当逃兵,在部队里受不了苦当了逃兵,你试试。
刘海中闻言,神色微变,显露出几分犹豫,“这……也罢,我们还是回去与孩子再行商议。此事,真是麻烦您了…………”言罢,他轻轻叹了口气,似乎内心正经历着一番挣扎与权衡。
就这样,刘海中与闫埠贵选择打了退堂鼓。
知子莫若父,闫解旷还好,虽然他吃不了苦,但是人家学习好,只不过是生不逢时,否则又将是一个大学生的好苗子。
但是刘光天是个什么玩意儿,刘海中他自己太清楚不过了。
这小子懒惰成性,狡猾多端,行事圆滑。
一旦有利可图,他必定争先恐后;反之,则避之唯恐不及,十足一副见利忘义之徒的模样。
刘海中还真怕,万一这小子届时又吃不了苦而当了逃兵……
————
时间很快就到了69年的农历岁尾。
有一天,警卫二师突然接到上级下达冬季野营拉练得任务命令:要求,一个月,一千里,所谓千里野营拉练,口号是:苦练铁脚板,踩死d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