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父皇不信问众卿,我大唐哪里不是天命所归。”群臣哪里敢说一个不字,全部躬身道:“大唐天命所归,陛下天命所归,陛下万寿无疆,大唐万年无期。”
“好了,不要说好听话了。”李世民转过身,看向眼前的浮桥,说道:“来人,过河。”
“喏!”李大亮再度躬身,紧跟着上千士卒依次踏上浮桥,缓慢而又坚定的通过洛河。
随后是上千名骑兵,骑着战马从上面通过。
虽然因为战马有些不熟悉而放慢了速度,但是在稍微适应了之后,战马的速度迅速加快,很快就彻底的通过了浮桥。
看到这一幕的皇帝缓缓点头。
想了想,他看向李大亮说道:“从城墙上搬一座小型的投石车下来,对了,再拿上几副伏远弩。”
四周的群臣看到这一幕,眼睛不由得放亮。
如果小型投石车和伏远弩能稳定在浮桥上发射石块和弩弓,那么就说明这一切他们能够更加轻易的攻破高句丽人的防线。
事实证明,可行。
浮桥能够完全承受小型投石车和伏远弩的反冲力。
看到这一幕的众人不由的感到一阵头皮发麻,这样他们即便是在船上也能发挥极大的威力。
哪怕最前面的浮桥被人烧毁,后面也一定能够稳定的抵抗,而不至于再被人一冲而垮。
更甚至于,在一些军中将领的脑海中,已经在想该如何利用这些东西,狠狠坑高句丽人一把了。
皇帝的兴致大起,随后他亲自指挥,这些平底船在最短的时间内又分开,然后又再度聚合,重新成为一座浮桥。
做完这一切,李世民转身看向李承乾,满意的点头道:“太子做得很好。”
“这是儿臣该为之事。”李承乾认真的躬身。
李世民笑笑,看向一侧的长孙无忌说道:“好了,都散了吧,所有人都回去歇着,三日之后大朝,大朝之后,出兵高句丽。”
“喏!”四周群臣全部肃然拱手。
……
李承乾站在承天门下,对着皇帝拱手。
直到看到皇帝彻底消失在承天门内,承天门重新关闭,李承乾这才朝着东宫走去。
刚回东宫,承泽门下,王幽兰便已经从承泽殿中走了出来。
“殿下!”王幽兰开心的福身行礼。
在长安的时候,东宫有很多人,她一日都不一定能够见到李承乾一次,然而这一次李承乾返回洛阳,果然就如同那日他对她所说的那样,带了她,而且只带了她。
如今的洛阳宫中,只有她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