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巴尔干战争结束
1878年1月4日,俄军冒着严寒越过了巴尔干山脉,占领了中部城市索菲亚。
沙俄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拉杰茨基将军指挥的俄中路部队,于1878年1月8~9日在舍诺沃战役中,包围并俘虏了魏塞尔一帕夏军队3万人,击破了奥斯曼军队的防御。
在高加索,俄军封锁了埃尔祖鲁姆,并占领了巴统。
俄军大踏步的的胜利,引起了大不列颠和奥匈帝国的恐慌,眼见着阻挡沙俄西进的战略面临土崩瓦解,英国人终于坐不住了,开始出手了。
英国本杰明·迪斯雷利政府向马尔马拉海派出了一支空前强大的皇家海军分舰队,摆出一副不惜决裂的态势,这迫使俄国放弃了向君士坦丁堡进军的计划。
归根到底
沙皇对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至今记忆犹新,从内心对英法列强的强力干涉感到畏惧,并不想真的和英国人硬拼一把。
1月31日,俄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1878年3月3日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该条约是由俄国外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和沙皇等人事先炮制的不平等条约,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完全是一个城下之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该条约规定:
奥斯曼帝国承认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获得自治,但仍留在奥斯曼帝国版图内。
成立大保加利亚国,并允许俄国势力在保加利亚的存在,享有特殊利益。
将萨拉比亚西南部归还给俄国,将卡尔斯、巴统、阿尔达汉和巴亚齐特并入俄国版图,以补偿沙俄的战争损失。
修改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行规则,允许沙俄等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行。
《圣斯特法诺和约》的签订,引起了英、奥等国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对俄施加压力,要求沙俄吐出已经吞下肚的果实。
英国绝不允许这种战后利益的划分,就是这么霸道,就是这么蛮横,沙俄必须吐出大部分胜利果实,否则后果难料。
就在剑拔弩张之际,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站出来进行调解,声称要做个诚实中间人,愿意为各方调解斡旋。
由于欧洲力量对比对俄国的极端不利,英国已经威胁要联合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再一次强力干预战争,并摆出调动军队的蛮横态势。
不能够让大不列颠帝国满意,那么就开战。
经历痛苦的抉择,俄国沙皇被迫与列强重定《柏林条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