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及,只好再去紧急采购空客a320neo,还要再去培养和招募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同时使用两种机型。
君不见美国和欧洲的航空公司也会购买对方生产的型号嘛(当然也有阿拉斯加航空这种头铁纯波音的航司)。
既然如此,那莫不如把其中一部分利润留在国内。
组装飞机总比做衬衫袜子要高端吧?
后世华夏甚至可以为使用英制规格的北美主机厂提供各类子系统和零部件,现在不管怎么,好歹欧洲人用的还是公制单位呢……
果然,在听到常浩南的解释之后,宋建和丁高恒二饶表情都放松下来不少。
“常,关于这个大飞机产业园,你个人觉得,放在哪里更合适呢?盛京?镐京?蓉城?还是其它什么地方?”
丁高恒话锋一转,直接把聊内容带到了产业园落地选址的部分。
常浩南果断摇了摇头:
“考虑到沪飞和麦道之间合作的烂摊子都还没收拾完,为了避免让人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联想,当然也是为了避免再有某些人想要瞒过海搞鸠占鹊巢,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把这个产业园放在这几个我们自主型号布局的核心城剩”
他这边话音刚落,宋建仿佛早就在等着这个回答,几乎是紧接着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常同志觉得,这个航空产业园应该放在哪个城市?”
这个问题让常浩南不由得一愣。
他看了一下旁边的丁高恒,发现对方也正用十分感兴趣的眼神看向自己。
甚至还火上浇油地添了一句:
“作为整个计划的提出者,常同志你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嘛。”
直接把常浩南给整不会了。
首先,他确实没考虑过项目落地位置的问题,因为就技术层面而言,这并不重要,哪怕放在通辽都可以。
其次,他更没想过面前两位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因为如果仔细想想的话,在非技术的层面上,这个答案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就太大了。
这可是航空产业。
哪怕眼下刚起步的阶段,只能做一些非核心的,甚至边角料的业务,但那也是航空产业。
90年代这会,就连日化、纺织、电子厂这些企业,都是招商引资的香饽饽。
很多经营状况尚可,实际上还能维持下去的国企,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当做交易筹码送了出去。
各地甚至还要再协议中专门保障这些投资者的回报率,如果不达标就要用财政补齐。
而现在,一个大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