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人在公元一百年,就已经开始建立经济特区了?
他们在商业领域里,思维之活跃,让袁华在内心里叹服不已。
在这里,袁华并不准备销售奢侈品,原因有两个:
首先,这里已经是罗马海权延伸的极限,这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很快,就要离开罗马海军的势力范围。
这代表外面的海域,将充满危险,除了自然,还有人。根据罗马海员的信息,这个时代从不缺海盗!
其次,袁华他们这一次只是需要兑换一些生活物资和沿途消耗的粮食,以及一些修补船舶的材料。
所以,袁华他们只能先拿出了一些陶器和铁制工具进行销售,这些足够他们用来购买所需物资。
九月中旬,地中海的阳光依旧炽热,但海风已经带来了一丝初秋的凉爽。袁华带着一群不奴族人,行走在丹吉尔城的市场郑这座城市位于非洲大陆的西北角,见证了罗马、迦太基和腓尼基文明的交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神韵。
丹吉尔城的市场就在港口边,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商贩们的叫卖声、牲畜的叫声和人群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袁华和不奴族人穿梭在狭窄的街道上,街道两旁是风格各异的建筑:罗马式的拱门和柱廊、迦太基的石质建筑以及腓尼基饶彩色陶砖装饰,这些建筑风格的融合让这座城市显得格外迷人。
袁华的目光被一家位于海边的造船厂吸引。这是一家腓尼基饶造船厂,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在地中海地区享有盛名。造船厂的工人们忙碌着,他们大多是当地人,身着简单的亚麻布衣,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他们手中的工具简单而古老,但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熟练和专注。
造船厂里,摆放着几艘正在建造中的船只。这些船的龙骨坚固,船身修长,显然是为长途航行而设计的。袁华和不奴族人停下脚步,好奇地观察着造船的过程。一位年长的腓尼基工匠注意到了他们,他停下手中的活儿,用带有口音的拉丁语向他们介绍造船的工艺。
“尊敬的朋友,这些船是用高山之上的雪松木建造的,”他自豪地,“这种木材既坚固又轻便,适合在海上航校我们的祖先早在一千年前就开始建造这样的船,它们航行在地中海的每一个角落。”
袁华被这位工匠的热情所感染,他仔细地观察着造船的每一个细节。他注意到,这些船的船头装饰着精美的木雕,通常是海神的形象,这或许是腓尼基人对海洋的敬畏和祈求平安的方式。
不奴族的匠人们,对于制造,对于这些船只也表现出了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