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者,售卖双方皆斩!”。
工业会议,由崔力主持,他开会的第一句话:“农业如果要完成如此浩大工程,铁器不可缺少,我们需要继续提高钢铁产量和锻造工业。”
会议决定,铁路将全面延伸,每个城市都将连接铁矿,煤矿,冶炼和锻造工业所有的工坊。
全部城市铁料的原料产量,将达到三万吨每年。
这一次,不奴族提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概念,人均铁料。
三万吨铁料,代表四十万不奴族人口,人均150斤铁料每年。
当然,普通老百姓是用不了这么多铁料的,但从此这就是一个指标,很特别。
现在,大量的工具和运输设备开始钢铁化,崔力他们已经发现,铁料的加入,大型设备的建造效率提升的非常快。
比如,大车的制造,以前大车需要切出木料主材来制作框架,现在用钢条制作框架来替代,主材就不用切削了,只需要制作车厢木板。
大车制造的工时消耗,只有以前的一半。
大城市附近,木板也由水力工坊来统一制作,制造工时只有以前的四分之一。
而且钢铁的轮轴,比木头更耐用,能够长时间使用。
最好的消息是,俘虏的罗马工匠里居然有人懂的制造琉璃,虽然颜色还并不纯粹,但是有颜色的玻璃,总比没有玻璃强!
玻璃工业开始进入不奴族工业体系。
商业会议,决定扩大香料的种植,玉石的开采,皮革材料的加工业,以及袁华甚至开始向大汉销售铁皮罐子装的奶粉,他用的方法是成吉思汗蒙古大军西征时用过的,其实游牧民族都会制作,只是从未商业化。
同时,对于阿兰,贵霜和帕提亚的销售也再次放大,铁工具,麻布,棉布,陶器的销售非常好,向他们换回香料,各种皮料和农产品。
军事会议,第一次提出了专业军队的概念,军队开始职业化。
同时城镇的军事训练,还是每个星期要进行一次,要了解军事口令和阵型,作为后备兵源。
教育,将开始大规模造纸和雕版印刷。课程以《篝火边的故事》开始教育,其后是《红军万里长征》,第一本涵盖大量科学和技术的概念,第二本是讨论社会制度和民族奋斗的浩大叙事故事。而且这两个是故事,一节课讲一个回合,大人们和孩子们都很喜欢,舍不得下课,都要求多讲一些。
建设,以道路为主,从伊犁到黑海城,将由每个沿途的驿站村庄负责建造五十里。
袁华的要求是夯土炉渣路面,村庄每年修建二十里,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