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一座大山。但困难吓不倒我们,我果断从军中挑选出文化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的士兵,组成了教师预备队伍。
利用闲暇时间,我亲自为他们授课。在简陋的教室里,没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只有自制的教具。我拿着用木头和纸张拼凑而成的几何模型,从基础的数学运算,像四则运算、方程求解,到物理原理,比如力学中的牛顿定律、热学中的能量守恒;从化学常识,如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的类型,到语文的白话文写作与阅读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士兵们坐在破旧的桌椅上,一个个挺直了腰板,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他们认真地做着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毫不犹豫地举手提问,课堂上不时响起热烈的讨论声。
课后,他们还自发地聚在一起,研读我编写的现代知识书籍,并组织定期讨论与交流。他们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深入理解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教学能力。有的士兵为了弄清楚一个物理实验的原理,反复查阅资料,甚至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验证。士兵张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用木头和水盆自制了简易的实验装置,反复操作,直到彻底理解其中的奥秘。
除了军中士兵,我还从民间广泛招募有一定学识且思想开放的文人。在招募现场,一位名叫刘先能的文人,带着满脸的疑惑和好奇,走上前问道:“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地改革教育?”我看着他,眼神坚定而诚恳,认真地回答道:“先生,传统教育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需要培养出能拯救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只有让孩子们接受现代教育,才能为控制区、为国家的未来带来希望。”刘先能听后,若有所思,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芒,仿佛被点亮了一盏明灯,随后毅然加入了我们的教师培训队伍。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这些教师们带着使命奔赴各个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摒弃了传统教育中晦涩难懂且实用性低的文言文、繁杂的封建礼教等内容,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科学以及军事理论与训练课程。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们阅读由我所编写后世鲁迅、胡适等进步作家的作品,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与文学鉴赏能力。学生们被书中精彩的内容深深吸引,沉浸在文学的海洋郑有的学生读完鲁迅的《狂人日记》后,激动地:“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它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另一面。”在数学课堂上,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买卖交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