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队长都想为他们争取一下。
为了公平起见,方唯点了赵金生的大名。
“我没意见,回去后我会去做知青的思想工作的。”
赵金生也明白是怎么回事,方唯不可能每次都偏袒二队,如果那样做的话,他这个支书就不合格。
接下来,11个生产队各自推举一人,然后由大队干部和各生产队队长进行评议,从这11个知青里面选出2个人。
最终,这两个名额一个落在了12队、一个落在了7队。
“三哥,上面就不能一次多给一些招工名额?这些知青在农村呆了这么久,吃了不少苦,让他们尽早回去得了。”
郑虎和二队的知青都很熟,和其他生产队的知青关系也很好。
他能理解这些知青想回城的心情,只可惜每次的招工名额都很少,注定大多数人会失望。
“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要是能解决这么多知青的就业问题,早就让他们都回去了。这事只能循序渐进慢慢来,要是过于急躁肯定会出问题的。”
方唯对于郑虎在某些方面的迟钝,已经彻底绝望。
不过他还是解释了两句,能不能听懂就不关他的事了。
招工的事情只是个插曲,知青们躁动了几天又安静了下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青们的年龄也越来越大,面临的现实问题就会更多。
方唯帮不了他们,不是每个人都像姜霞有一个好姐夫,可以凭关系要来招工名额的。
过了几天,那个渡边又来了。
这次只有他和一个翻译到访下塘大队,县里派王亮陪同,不像上次那么隆重。
“方先生,经过我的调查,你上次说的【南光二号】稻种的产量很真实。我打算投资你们的育种项目,但育种技术得和我方共享。”
在渡边看来,他能进行投资就是对方唯最大的恩惠。
他不认为对方能拒绝这么好的条件,因为他这次来到当地,眼睛里看到的只有贫穷和落后。
面对大笔的投资,不信对方不动心。
“对不起,我们的育种技术不可能流向国外,这是原则。”
方唯直接拒绝了对方,连一点余地都没留。
这个时间点,两国刚刚建交,小日子也很有意愿到国内来投资。实际上因为国人很少与外界打交道,在获取了投资的同时,也没被小日子“顺走”了不少好东西。
这和大家没有保密意识有关,同时也和小日子的奸诈有关。
反正方唯就不愿意把技术给小日子,即便是对方拿回去,搞不出来像【南光二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