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但父亲仍有话要单独叮嘱殷杨。
父亲说道:“自古盗墓有四大门派,即是发丘、摸金、搬山、卸岭,时值今日四大门派虽保留下来,但各派人员善终者少,虽可逞得一时英豪,但十之四五埋在坟墓之中,十之三四断子绝孙,十之一二可得苟延残喘。而这得以苟延残喘的人多是懂得适可而止、讲究道义之人。盛世之中,盗墓不断;败世之中,盗墓亦不断。九州大地之中,各派盗墓能人层出不穷,盗墓之淫技令人叹为观止。儿啊,你永远记得,盗墓本领在我殷、杨两家之上的人有很多,千万不可大意。”
殷杨看着父亲慈祥而又严肃的面孔,使劲点了点头。
父亲接着说道:“几百年前的乱世之中,我殷、杨两家的祖辈迫于穷困潦倒的窘境而走上了盗墓之路,后逐渐以此为业。虽是以盗墓为业,但我殷、杨两家盗墓讲究仁义,不过分贪图墓中财物,即便是盗的财物亦不挥霍无度,遇有‘路有冻死骨’之情况,总是拔刀相助。是故我殷、杨两盗墓世家历经几百年而经久不灭,江湖上的盗墓世家历经几百年的少之又少。发丘、摸金、搬山、卸岭虽是人才辈出,但终是以门派形式存在,而非以家族形式存在。凡是有兴有败,有盛有衰,我殷、杨两家亦如是。而今,殷、杨两家虽未绝子嗣,但人丁不旺,善终者越来越少。大汉兴盛、大唐昌盛,终有一衰,或许我殷、杨两家已开始衰败。挖开死人的坟墓,其实便是又建一座新坟,这新坟便是为自己所建,这是盗墓界一条亘古不变的法则。纵使我殷、杨两家再讲究仁义,刨坟掘墓,终是损阴德,终有报应。咱家已同你姥姥家当家的舅老爷商量过,我两家的盗墓事业不如到此为止。殷、杨两家自古多人材,只是这才干都用在刨坟掘墓这类损事之上,倘若我两家能改行干些正当之事,定能造福一方,抑或能为社稷添砖加瓦。”
殷杨和白马一直在认真聆听父亲的话。只是父亲今日所讲的话着实令殷杨迷糊,殷杨甚为不解。
“只是在我两家改行换业之前,务必将寿亲王的坟墓盗了。如今,殷、杨两家之中,你的本事最大,今得有此宝马,更是如虎添翼。儿啊,自寿亲王入土安葬之后,盗了这老儿的坟墓便一直是我殷、杨两家的梦想,这些年来,我殷、杨两家一直为此苦苦努力。寿亲王这个人鬼一样,能力非凡,却不知其卒于何年,只知道其卒于朱元璋驾崩之后,其坟墓便在太行深处,具体在哪里,却也不知。寿亲王的坟墓不仅让盗墓者垂涎,也让武林人士、豪强甚是官府垂涎,前前后后不知多少人去盗墓,但无一人归来。儿啊,为父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