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额。
他们把绍兴十六年因为上书朝廷,建议积极备战抗金,因而被秦桧罢去官职和爵位的张浚重新起用了,恢复了他的观文殿大学士和国公爵位,兼权参知政事。
这算是往宰执队伍里塞了一个能和官家保持一致的人。
……
杨沅的“假期”快结束了。
这一天,他正履行承诺,带着花音、小奈,乘着画舫游西湖。
花音、小奈,一左一右喂着他水果。
至于姬香,姬香不听话,刚才又顶撞他了,现在正被他勒令蹲在桌下,反思顶嘴的后果。
吏部把一百五十七名新科举人的任命安排,已经提交了众宰执。
众宰执群议通过以后,便递呈给了官家。
官家看到这份任命奏本的时候,鹅王赵璩正在进宫。
宰执队伍里有杨存中和张浚,自然会提前透露消息给他。
这也不算违背规矩,晋王是“总领御前参政,参决军国政事”,他有资格知道此事,并且参与此事。
他不签押副署,这道任命诏书一样无效。
赵瑗接到奏本,首先就去看一甲三人的任命。
这其中风头最盛的杨沅,任命上肯定会有波折,对此赵瑗已经有所准备。
但是展开奏本一看,赵瑗还是吃了一惊。
吏部竟然任命杨沅为建康府通判,宰执们竟然也同意了。
建康府……那地方当然不差,它是大宋行都、东南重镇,仅次于国都的重要所在。
正所谓,国家之根本在东南,东南之根本在建康。
雄山为城,长江为池,舟车漕运,数路辐凑,乃今日之关中、河内也。
可它毕竟不是国都,状元一向是要留任都城的,这是把杨沅踢出了中心圈子?
赵瑗顿时心中火起,这是在安排杨沅的去处吗?这是在向他这个刚刚登基的皇帝亮出锋利的爪牙。
如果这一次他退让了,君王之威何在?必然助长他们的威势,以后更加肆无忌惮。
就在这时,鹅王殿下拉拉着大脸,怒气冲冲地进宫来了。
兄弟二人商议一番,便召开了“御前会议”。
不过,两位宰相还有魏良臣、汤思退坚执己见。
他们认为,大宋的国都在汴梁,临安只是“行在”,所以谈不上不让状元在京城任职。
建康是大宋的陪都,临安还没有成为“行在”的时候,建康就是陪都,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
而他们要任命杨沅去建康的原因是:秦桧经营建康多年,有意把他曾经任职的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