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虽已知道,又究竟该从 档案库里的哪一架哪一格上去调取,那就是另一门学问了。这就叫“吏道”,《水浒传》介 绍宋江“吏道纯熟”,即是此意。于是当官的便得向做吏的讨教,抑或干脆交给做吏的去办 。你若想避开他自己动手,大半是还没等上司申斥,他倒先给你来个驳回了。这样,韩愈笔 下那个场景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卷其前,钳以左手”,左手像把老虎钳似的,紧紧夹住 前面卷起的文件,那含义简直是“你也用不着看了”。右手呢,“摘纸尾”,关照你,“当 署”,意思是“这是应该由你签字画押的”。最妙者是“平立”而“睨视”,态度还是那么 谦卑,但“睨视”的眼神,却显示出一副小人得意的心态。韩愈是当过阳山县令的,当然知 道州县衙门里的这一套,所以他不仅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而且还能替崔斯立感慨万分 ,“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官之贪者不敢问吏,且相与为市;官之庸者不能制 吏 ,皆受成其手”,(《名公书判清明集》卷2)像韩愈、崔斯立这些人,既不能 说贪更也不能称庸吧?到底也只能——
(县)丞濡笔占位,署唯谨,目吏问:“可不可?”吏曰:“ 得。”则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
瞧,一切按照吏的指点,画押之后,还得问一声“可不可?”至于签署的究竟是什么文 件,连看也不想看,甚或是不敢看了。这不就是活灵活现的“吏人世界”!
那么吏员的这一套“吏道”是从哪儿获得的呢?答曰:一靠家传, 即世代为吏,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常见现象,甚至有些姓氏也是缘此而产生的;二靠从师, 秦汉时“以吏为师”是社会教育的一项内容,科举制度创立后,依旧有不少专事吏道教育的 吏师,还有一些在职吏员也利用业余时间收徒教习,居然还有像《习吏幼学指南》之类的通 俗教材;三靠修炼,就是久炼成精,特别是那些老奸巨滑的老吏员,简直就是州县衙门里的 “活萧王”、“真衙神”。宋人刘克庄有“咏十老”诗,其中《咏老吏》堪称维妙维肖,入 木三分,不妨引为本节结语——
少谙刀笔老尤工,旧贯新条问更通。
斗智固应雄鹜辈,论年亦合作狙公。
任你官清如水 怎敌吏猾如油(3)
孙魁明有堪瞒处,包老严犹在套中。
只恐阎罗难抹适,铁鞭他日鬼臀红。
绝了!这种老吏,阳间没人能治,所以只能诅咒他死后逃不过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