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荷塘书屋 > 天下衙门 > 第3部分

第3部分

石台,比起现在学校里的 讲台要高出许多;台上再放一张长方形公案和一把靠背椅子,这就是县太爷高高在上的地方 了 。在明刻小说的插图里,人们还常能见到在中门与公案之间放了一架六扇头的屏风作障蔽之 用,但到了清末的写实画报里则少见了,看来也是时异事移,原无一贯之规矩的。比如秦汉 时还没有靠背椅子、高台面,正史上也只给后人留下县署前树有桓表 等零碎记载(参见《汉书·尹赏传·注》)。

公案之上和公案两边可记者,即印包、签筒、笔架、砚台、醒木,以及写有“回避”、 “肃静”等字样的虎头牌面之类。看过《十五贯》等戏剧的人,对这些应有形象性的记忆。 

大堂前也有一面大鼓,放在一个高高的木架上,叫作堂鼓;和鼓楼的作用不同,它是用 来作“放衙”的。“放衙”,就是宣布县太爷退堂下班。元杂剧《窦娥冤》里,那个昏庸的 楚州太守桃杌下令说:“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正可作为这一制度的印证 ,又可见当长官的可以随自己需要灵活掌握击鼓放衙的时间。据《坚瓠集》记,宋太祖赵匡 胤曾对县令们下过一道指示,“切勿于黄绸被里放衙!”大概五代时基层吏治腐败纪律涣散 ,不少老爷直到日上三竿乃至西斜,还在被窝里睡觉。所以刚创建新朝的宋太祖有此告诫。 文彦博登第后,被派到榆次县 当知县,县吏新鞔衙鼓一面,文彦博在上面戏题小诗一首,末两句为“如今幸有黄绸被,努 出头来道放衙”(《宋人轶事汇编》卷9),引用的即是这个典故。《老学丛 谈》谓高爽和 孙抱交好,孙抱当了延陵县官后,高去看他,而孙翻脸不认人,高爽便在堂鼓上题诗一首: “徒有八尺围,腹无一寸肠,面皮如许厚,受打未渠央。”照这类记载来看,堂鼓上题诗弄 墨,也是一种风气。

明清时期,衙门上班退堂的信号改为敲梆子击云板,但是堂鼓依旧放在 那儿,专供来不及写帖子告状的老百姓鸣击叫冤用。《坦园日记》的作者杨恩寿系清朝时湖 南长沙人,曾随其兄赴广西北流知县任上,日记里有这么一段——

五月初八日,晴。早起,有击鼓鸣冤者,乃乡民胡步云。其妻梁氏,与其邻 梁兆才私通;初七日,胡上城贩米,遇雨,梁兆才以为必不返,遂赴阳台。胡踏月而归,撞 破之,立决其首,故荷男女二首级赴诉。

此便为典型事例:胡步云杀了人,没有从容写状词的时间,急急忙忙提着两颗人头来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