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离奇联系在一起,所以给人非常神秘的印象,令人神往。同时,考古活动中又充满戏剧性,如同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书店里的考古类书籍很多,虽然学术严谨,但是专业的语言、模糊的图片、晦涩的叙述使读者丧失了阅读的兴趣。
近几年来,许多考古学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到“考古学应该开放自己”。于是,考古类书籍逐渐向科普性、通俗性的方向发展。本书即是紧扣这个发展方向,由考古专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考古发掘过程中的惊险曲折及全球各种不同特色的文明形态。它融汇考古发现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科学、社会等价值,将考古发现的趣味性与戏剧性表现出来,既具有很高的知识性,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要对几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考古发现作一个全面的描述,是不可能的。因此,本书精选世界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形式对其进行详细介绍,相信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
一系列的考古发掘证明了文明发展的进程绝不是呈直线形的。无休止的战争、对自然界地过度索取等都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中断,这是现代人类需要反思的。当代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及被严重污染的环境,都可能给予现代发达文明致命性的打击。丛林中的玛雅文明与掩埋在地下的城市庞贝就是例子!希望人们能试着去珍惜。珍惜自然,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第一部分:幼发拉底河畔的乌尔王国比姆贝特卡 史前岩画群
比姆贝特卡史前岩画群是在1973年由德干学院和乌贾因大学的考古调查团在印度中央邦的比姆贝特卡(Bhimbetka)山区一带进行考古考察时发现的。经过详细的考证,考古学家们认为印度岩画的创作从公元前5500年或更早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后数世纪。
比姆贝特卡史前岩画群的发现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它在考古史上最重要的意义便是填补了吠陀时代(指印度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600年的这一历史时期)印度考古的空白。
这一历史时期,北印度土著居民被雅利安人所征服,雅利安文化与印度土著文化逐渐混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吠陀时代的印度考古,至今仍是一片空白。虽然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吠陀时代的任何造型艺术遗存实物,但考古学家们根据《梨俱吠陀》的记载,估计这段空白时期可能曾有过不少建筑、牙雕、画、木雕、壁画等,之所以没有保存下来,是因为象牙、木料、棉布等材料在印度潮湿炎热的气候下很容易腐烂。这些岩画的发现或多或少填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