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江青最先得到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她把这首诗词送给了张春桥看:“这是主席最近的新词,你能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吗?”
张春桥看了后,赞不绝口:“写得好,写得好!毛主席的气势和胸怀真是无人能比,联想到主席最近接见外宾的谈话,我认为这是主席给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发出的战斗号召,那就是随时准备重上井冈山。当然,这个井冈山是革命的象征,是有政治上双关语的。请江青同志转告主席,我张春桥生是毛主席的坚强战士,死是毛主席的忠实卫兵,只要主席一声令下,随时准备上井冈山!”
江青佩服张春桥在政治上的敏感和远见。她点点头说;“你理解主席的诗词,理解得很有见地。”
是的,张春桥看到毛泽东一九六五年八月五日会见外宾时,所谈的几句话,思考了很久。毛泽东的话是这样说的:“党是可以变化的,普列汉诺夫和孟什维克过去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后来就反对列宁,反对布尔什推克,脱离了人民。现在是布尔什维克内部发生了分化。中国也有两种前途,一种是坚决走马列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的道路,一种是走修正主义的道路。我们有要走修正主义道路的社会阶层。问题看我们如何处理。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避免走修正主义道路。但是究竟能否避免,还要靠我们的斗争和努力。我本人是作好了被人家打倒的准备的。”
张春桥把这句话和毛泽东的《重上井冈山》联系起来,又和江青布置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联系起来,考虑得自然就很深远了……
第十八章 柳暗花明
'在军事上要攻克敌方阵地,一定要寻找突破口,毛泽东认为在政治斗争中也是如此。当他和彭德怀最后一次见面时,他从彭德怀的微笑里再次感觉到了迫在眉睫的危机,于是,他终于找到了全面反击的突破口……'
在刘少奇、邓小平等人的催促下,毛泽东终于同意彭德怀出来担任三线建设的副主任了。他说:“西南三线建设现在日益展开,任务艰巨。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力量,大力协作,使三线建设进行得又快又好,那我们一起和彭德怀同志谈一谈,请他出山,就担任这个职务吧!”
一九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