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修正主义要和,对各国反动派要和;对亚、非、拉美一些国家的援助要少)和“三自一包”(即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说:“‘三和一少’是修正主义的国际纲领,‘三自一包’是他们的国内纲领。这些搞修正主义的人,有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还有副总理。除此以外,每个部都有,每个省都有,支部书记里头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大多数领导人都纷纷表态,决定和毛泽东保持一致。彭真同样也不能沉默了。他必须服从党的纪律和党的统一。他说:“要跟毛主席走,跟不上紧跑慢跑也得跟。”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彭真在第二次回侯马探亲途中,对《人民日报》记者发表谈话说:“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长,经过了很多次激烈的斗争。第一次三反、五反,农业合作化,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反右派;这次五反、四清,都是这样的斗争。主张‘三自一包’的人,投机倒把的人,贪污盗窃的人,都是反对社会主义的,实质上是乞灵于资本主义。这样说,有人觉得紧张、严重。其实事实就是这样。主席研究了大量的事实材料之后,早就认清了事情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为了不使许多同志感到突然,免得大多的同志跑不上来,掉了队,为了使大家自己觉悟起来,有思想准备,主席在北戴河会议上有意不提得那么严重,而把研究的结果叙述得很含蓄:形势、阶级、矛盾。到了后来,在‘五反’指示中,才讲了是阶级斗争,两条道路的斗争。到了头一个‘十条’(即《中共中央关于社教问题的决定》),就讲得更清楚了。”
在谈到革命的对象问题时,彭真说:“社会主义的革命,实质上就是革资产阶级的命。但是,不这样讲。因为资产阶级中许多人和我们共同反对过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敌人。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对他们仍然采取统一战线的形式,采取赎买的政策。我们对他们说,你们只要接受领导,还有前途,可以改造。”
很明显,彭真所讲的“资产阶级”,还是马克思主义教科书里所规定的那种传统的定义。而这种思想,已经远远跟不上毛泽东的思维发展了。
毛泽东在思索着防止资产阶级在中国复辟的问题上,首先防止中国出现他所称之为“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先是提出了“官僚主义者阶级”的定义,进而归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且这种要整的刘少奇同毛泽东首先产生分歧。他认为城市进行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简称五反),农村实行四清(即清工分、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