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冲着李想笑着点点头,接着对小豆子说:
“要知道对父母来说,从孩子你身上发现值得骄傲的事很多。不是只有为了功成名就,从而奋力学习好这一个选项。当然更不是局限在大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竟在张玲这里没有获得满分。
于是小豆子拉着阿霜的手欢快的原地蹦跳了起来。
此刻!
直接与小豆子扯拽中不慎把小弓箭掉在了李想的脚边。
李想无奈!
只因总有句话激励着无数家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以新彩线换童男女脖上所带之旧彩线则为换索。
索口袋是用1尺黄布缝成的,上口穿上绳能收回,里面装有一条长绳,约十多米长。
认为回答是标准答案的小豆子。
张玲一脸严肃的指着小弓箭说:
小家伙的目的很简单!
自然是想让张玲忽略她从宗祠拿出小弓箭的事情。
张玲微微一笑的回答道:
“没事,我也刚来。”
族中小孩争抢水团子吃讨吉祥。
一旁小豆子的耳朵都听出了老茧,带着几分天真的口吻说:
萨满将索绳收回索口袋,仍旧挂在祖宗板下。
张玲说:
“孩子,你既然想成为父母的骄傲,那就更要学会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然后才能展示给父母。”
还有你我一直忽略的资本。
再将祭猪捆缚置神树旁。
因为阿霜的父母每天让阿霜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
以上常识,李想每说一条都会询问:
“玲儿,我说的这些你还有哪些细节不懂?不懂就说出来。我可以再为你细细讲一遍。”
或每盘九个,共九盘。
“嗯嗯,我们的小豆子是厉害!都说了好几遍,闺女你到时候一定要拿布郎铛。你却对小弓箭情有独钟的,总是挂在嘴边说个没完。”
率先察觉李想到来的阿霜提醒了小豆子。
不过,小豆子果然在这个换索环节出现了意外。
索口袋在清初时都一直保存在穆昆达(即族长)家中。
另一头顺着子孙杆子(棚杆、悠摇车的杆)扯到院中所载柳树枝上,再将新备“求福索”。
如系为女儿出嫁摘索,祭猪等供品由女婿家提供。
在院中放一供桌。
小豆子可比像阿霜一样的同学们幸福多了。
献祭叩头时,由张玲率领应换索的儿童行三叩头礼,也有的是全体祭祀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