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
这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故事,当事之人,别无选择。
看到这一幕,郑叔清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
而所谓的“春衣”和“冬衣”,也并非都是军装,甚至都不是成品衣物。很多时候都是发一些半成品的布料,直接给裁缝就能做成衣服。而“冬衣一套”这种军饷,其中包括的不仅仅是衣服,还包括鞋子帽子。
原来埋伏在这里呢!
旧唐书说扬州是“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就富裕这块来说,那是一等一的豪横。
郑叔清虽然“两袖清风”,但生活上却是奢侈豪放,从来不操心用钱的事情。
所以方重勇很“识趣”的将沙州的政务,分成了三块。
郑叔清已经摸到了李隆基办事的风格,只要谁把他的私事放在公事之前办了,那么事后哪怕被惩治,也一定不会被一棍子打死。前面几个月朝廷虽然请款很多,根本无法完成。
“方使君真不愧是方节帅之子啊!”
王思礼苦笑道。
他很想知道下一任刺史向圣人告状的时候,圣人是什么表情。
“使君有所不知,边镇虽然从不拖欠粮秣,但拖延军饷发放乃是惯例了。现在这次,是……补去年的冬衣啊!”
这家伙是解脱了,填坑的是下一任!
方重勇长叹一声,要钱这种事情,就跟企业找银行贷款一样。你不需要钱的时候银行拼命想贷款给你,当你正好需要用钱的时候,求爷爷告奶奶都借不到钱。
如果要发军饷,那么就要提供专门的货物,尤其是扬州府比较畅销的绢帛、织锦等物。这些确实比较难搞,因为扬州府虽然有很多规模不小的纺织工坊,但一直都是被朝廷这么持续索要,府库里的存量并不多。
江南因为气候原因,特别适合桑蚕养殖,在丝织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扬州的丝绸也很不简单,有人记载形容其:“薄惭蝉翼,轻愧鸿毛,然而舒张则冻雪交光,叠积则馀霞斗彩。”
不过,既然是刺史,而且已经转正了,那必然要处理大事。特别是地方与朝廷关联的大事。
“朝廷没有供给今年的春衣,而豆卢军还超编了三千二百人。为之奈何?”
大唐每当有大事要用钱的时候,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扬州府。只有在扬州府不合适继续“宣索”的时候,才会考虑别的地方。
还是先缓缓吧。
桌案前的郑叔清在心中盘算着,忍不住伸了个懒腰,一肚子苦水不知道跟谁去说。
“放心,王军使直接跟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