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钱!钱!钱!
“开元二十七年十月,关中开和籴,向扬州府宣索绢帛三百五十万匹换粮。
开元二十七年十一月,扩建华清宫,向扬州府宣索绢帛五十万匹。
开元二十七年十二月末,陇右对吐蕃用兵,向扬州府宣索绢帛一百万匹犒赏三军。
天宝元年一月初,吐蕃来犯,西北军需,向扬州府宣索绢帛一百万匹犒赏三军。
天宝元年一月末,充实内库以供宫中用度,向扬州府宣索绢帛五十万匹。
天宝元年二月末,圣人出巡灵州及赏赐铁勒诸部,向扬州府宣索绢帛两百万匹。
……”
扬州刺史郑叔清面前,摆着一张汇总了的朝廷政令,没别的事,就是要钱。
他双目无神的呆坐着,已经不想朝廷去年到底要了多少钱。
这里的所谓“绢帛”,其实都是折算后的价格,并不是说一定要扬州府提供这么多绢帛。
本地民政这一块,由州司马处理,方重勇依然是“盖章机器”。
没办法,如果自己不懂,就要知道逼数,不要强行上去装逼。方重勇很明白自己的斤两,本地纷繁复杂的民政和军务,他是搞不定的。
想到这里,郑叔清换了一副面孔,义正言辞的呵斥牛仙童道:“大胆内侍!竟然敢向刺史索贿!本官回长安定然要参你一本!”
等他离开了很久之后,郑叔清身边的佐官小声问道:“使君,这宦官最是心胸狭隘,万一他回去对圣人说坏话可如何是好啊。”
边军的粮食基本上都是所在地自己解决,但是军饷这一块,都是以“春衣”和“冬衣”的形式发放的,很少直接给绢帛或者铜钱。
因为扬州实在是太富有了,所以在唐代,扬州历来都是每一任皇帝进行“宣索”的首选指定地点。
本地贸易与商业这一块,由沙州长史处理,只是每一件大事方重勇都会亲自过问并参与。
本以为来扬州府是优差,结果这里的世界没享受着,反倒是拼死给圣人捞钱把人累了个半死。
“回京述职,等待选官。另外,将府库账册与杨钊亲自交接。”
“行了行了,本官知道了,你们都退下吧。”
牛仙童冷冷说道,一只手拿着圣旨递过去,却死死抓着不松手!
你这样我踏马怎么接旨?
可以肯定不是升官。
月牙形的潭水位于其间,潭水底部有活泉,清可见底,还有鱼儿。
扬州要往关中输送的东西,远不止绢帛这种可以直接作为货币使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