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菠萝采摘旺季到来,十几家菠萝罐头厂同时加快生产节奏,一场激烈的竞争开始了。陈嘉庚总结父亲失败的教训,派出几路人马外出打听消息,自己也常常光顾欧、美、加洋行,很快对供产销及各家的生产经营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厂内,陈嘉庚推行了一整套科学经营的管理方法,使企业发展大大超过同行。当年厂家为得到足够的菠萝原料,进货时按百颗记价,不记大小好坏,计价时不过秤,只凭眼力估计,而且开工后天天进货,季节过后才停工核算。陈嘉庚认为这种核算方式不合理,他打破常规,每天都计算当日成本,所以能知道利润,知道盈亏状况。他无论商务多忙,体力多乏,每日必到厂内巡视,根据行情变化指挥生产,力求每日购进价廉物美的原料,每日改进技术,提高工效,因此,他的厂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同行。他尤其注意产品质量,务求质量第一。利 3。9万元。到下半年,他投资 2万元开设一家“谦益”米店,由族叔陈敬贤经营。同时扩建“新立川”,全年利润总计近 7万元,与年初7000元相比简直是一本十利。
陈嘉庚一炮打响,从此在菠萝罐头业站稳脚跟。他更加锐意图新,大胆改进,六七年后他成了拥有两处橡胶园、四个菠萝罐头厂、一家米厂、一家米店,存款近 50万元的华侨企业家。陈嘉庚 34岁那一年,终于把父亲的负债还清了,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愿望。
□多角化经营在创业过程中,陈嘉庚又购置一家恒美米厂,其产品和国内碾米厂的产品不同,国内碾米厂生产的是生白米,而恒美米厂生产的是熟白米,不须蒸煮即可直接食用。这种米主要销往印度。
为了采购稻谷,稳定货源,陈嘉庚专程去暹罗(今泰国)首都曼谷,见到曼谷附近北柳港地方盛产菠萝,估计收购后每年可制罐头四五万箱;同时北柳港又盛产稻谷,可供恒美米厂的需要。于是陈嘉庚当即买地赶建黄梨罐头厂,同时修建码头栈房专作采办稻谷之用,完工投产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1915年,陈嘉庚 42岁。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海上军运繁忙,商运不便,因此熟米难以运往印度。陈嘉庚于是自办航运,先是租赁两艘轮船,租后两个月,经营情况良好,又向香港租下两艘,固定承运一批英国政府运往波斯湾的枋木片,到年终结算,租赁的 4艘轮船,共盈利 20万元。
第二年,陈嘉庚投资 30万元自置轮船一艘,可载 3000吨,取名东丰,加上续租的一艘全年赚得利润 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