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槟榔屿的北海创办了第一家制糖公司,而且建起制糖厂。郭鹤年从泰国购入粗糖,在糖厂加工提炼后运销世界各地,并通过香港的万通有限公司销往中国,而且还从古巴购进蔗糖转卖给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短短数年间,其糖业经营获利甚丰,1962年即被誉为“马来西亚糖王”。从此,郭氏的“甜蜜事业”便蒸蒸日上,不断向前发展。
为继续发展马来西亚的制糖业,1968年,郭鹤年组建了玻璃市种植机构。该机构向联邦土地发展局租到 14,500英亩土地,全部开垦为甘蔗种植园,同时在该种植园附近与联邦土地发展局共同建立了玻璃市综合糖厂有限公司,炼制种植园所产的甘蔗。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1973年,该园首次获得好收成,糖厂的产量直线上升,使马来西亚走出了砂糖自给的第一步。此一时期最值得一提的是郭鹤年赶在世界糖价上涨之前收购了大批原糖,并积极投资糖期货交易,后来随着糖价的上涨,他赢得了 600万元(马元。本文中的元,除特别注明外,均指马元)的巨额利润。从这里可以看出其过人的胆识与魄力。1976年,郭鹤年又利用玻璃市种植机构将马来西亚糖厂接收过来,并收购其 93。3%的股份,使股资总数达到 7400万马元。郭鹤年本人占有其中一部分股份并任该机构董事长兼工程师。
在制糖业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郭鹤年继续扩大了糖业贸易,将贸易范围从马来西亚扩展到英、美、香港、中国等国家和地区。7O年代中叶,他每年从泰国购入近 3O万吨糖,通过贱买贵卖、抽取佣金等方式,在纽约、伦敦等地进行期货贸易,取得了巨额利润。在此基础上,郭氏家族企业渐渐在巴当特腊糖厂、玻璃市——联邦土地发展局综合糖厂和中央糖厂拥有了巨大的股权。据当时报刊报道,郭氏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每年生产贸易的 1600万吨糖中,掌握了 15O万吨的贸易与经营,几乎占国际糖业市场的 1O%,占马来西亚糖业经营的 8O%。至此,郭鹤年已成为享誉全球的糖业大王。进入 80年以后,郭氏企业集团的资本益发雄厚。1984年的统计数字表明,主要由郭氏控制的玻璃市种植机构已拥有资本 13762万元,总资产 42400万元,营业额达到 37000万元,扣税前盈利 6855万元,扣税后盈利亦高达 4600万元。
□多元化发展随着郭鹤年及其所主持的郭氏家族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资本不断雄厚,其经营胃口也不断扩大,经营项目也逐渐多样化。俗语说:“狡兔三窟。”意欲在现代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