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分多心,任何事情都重视原点,但在人类的出发点上,本质是没有改变的。
华侨一直相信买卖时的价钱是由双方来决定的。即使是同样的东西,价钱高低不同也是很正常的。假设一次购买很多东西,一般人往往自动打折,表示优待和欢迎。可是华侨就不同了,他们认为:
“必定有需要才会买这么多。”所以不打折扣,非但如此,甚至有时还拒绝对方整批购买,因为:
“一下子全部被买走会造成其他客人的不方便。重要的不是偶尔大批购买的客人,而是每天细水长流式购买的客人。”
自然,有钱的人以稍高的价格买东西也是理所当然的。就像“会买的不如会卖的”这句俗话,华侨从小就精于买东西了。
一位芳龄 19,住在大阪的女华侨,服务于一家航空公司。在她要买一双鞋时,常先进大皮鞋店参观,假如看到自己喜欢的皮鞋,她决不急着把它买下来,而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因为她会认为:在把鞋子买下来之前,东西是老板的,但钱却是自己的。
然后,她走到巷子里的小鞋店去找,看有没有相同的东西。这样一边散步一边找,有时能找到更合适的。
至少,巷子里小店的老板的表情,总比大店的服务小姐来得和蔼可亲。在这里,她看到了一双款式完全相同的鞋子,而且大小也非常合适。原来这双鞋是人家定做了以后又不要的,老板也想早日脱手,就对他说:
“若是您能穿的话,我愿意半价出售。”
这样买到鞋子之后,这位 19岁的女华侨心里就想:“哦!我简直是现代灰姑娘了。只花了半价,就得到一双自己中意的鞋子,再没有人比我幸运了。”
□别出心裁东京有不少好管闲事的人担心别人的饭店:“在横滨的唐人街,整条街都是中华餐馆,简直供过于求,这样餐馆还能经营下去吗?”
然而事实上无须第二者操心,不管多小的店都有信心:
“我的店有自己的招牌菜,还有别人学不来的东西。”
邻居经营得有声有色,一板一眼时,立即暗中观察他的经营之道,然后毫不在乎地模仿邻居,这就是华侨一贯的作风。如果邻居因为换了黄色的招牌,而招揽了更多的顾客时,自己的店也会跟着换上黄色的招牌。再如,知道对面店铺开始卖某种牌子的可乐,听说那种的批发条件较好,自己也马上跟进。
对于“模仿”,华侨是绝对不会犹豫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