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他的内心已经是狂澜万丈,难以抑制。
令他如此失态的并非自己驾崩的消息,而是自己在灭亡后晋之后的回程中驾崩,不过是栾城!都尚未到达瀛莫二州,更遑论幽州南京。自己怎么就没有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
在栾城,在这个远离大辽本土核心政治领域、远离自己行宫所在的栾城迎来驾崩,会造成的后果有多恶劣,耶律德光清清楚楚:他的身边都是大辽传统贵族,且皆握有军队,他们确实尊奉自己,但自己一旦驾崩,那么这些不少还或多或少想着过往贵族风范的国人们,就会轻易转向结成联盟、掌握军队——这可都是大辽的精兵!
而名正言顺的皇太弟、自己的弟弟耶律洪古尚且远在大辽境内,对于自己驾崩后的事情鞭长莫及,至于这些贵族们,又不乏不愿意再看到母后势力延续的人——倘若述律一系、自己一系的力量继续延续,他们又如何从中攫取权力与财富?
更不用说自己的亲子了,算算时间,大同元年,长子述律不过十五左右,多半不会跟随自己南征,自然也不能在自己驾崩后第一时间控制局势,而贵族们……也多半不愿意等到回归大辽后再拥立他的。
那么,一切都非常清晰明了了:自己在栾城驾崩,给大辽带去的,就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风暴,一场由反对述律一系的,反对贵族失去传统权力、不愿看到皇帝越发大权在握的,并想要从此之中获利的贵族们,带领着当时南征的大军,最终获胜的风暴。
但是这场风暴并不会就在他们拥立兀欲登基后就结束——当然是兀欲,他大哥的长子了。自己的子嗣不行,李胡同样被排除,那就只剩下耶律倍的子嗣。而其中,耶律阮的概率要远高于他的弟弟们。耶律德光的目光投向了和他一同观看天幕的心腹大臣们,他们中基本都是契丹人、亦即契丹贵族,此时都纷纷低首。都是聪明人,自己想到的,他们也同样想到了,此时怎能不做出一副请罪之态?
反倒是零散的几个汉人大臣并不如他们慌张——左右大辽的皇位继承也与他们扯不上关系。
耶律德光有些恍惚,他清楚大辽贵族们总会有作乱的,即使自己顺顺当当传位给了自己想要的对象,即使百年后大辽的传位已经基本稳定,这都不影响大辽贵族们可能掀起一场场谋反叛乱。
但是这些,兀欲啊,你清楚吗?或者说,你清楚,但你能够将他们压制住吗?你自己会不会也栽在这个能够让你登基的原因上呢?
要知道,你,除去这些扶持你登基但又各有心思的贵族们,是没有一个足够稳定强大的属于自己的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