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啊……还是太宗皇帝驾崩的太不巧了,既过于突然,又不在行宫。而那时候虽然确立了皇太弟,但彼时的大辽贵族们正如天幕所言,才刚刚从过往的部落联盟转变过来,怎么会愿意就此遵循帝制传位?
即便没有应天皇后的威胁,他们恐怕也不愿意按照正常传位的模式将皇位传给皇太弟,而是更想要通过种种手段将选定继位之君的权力握到手中。
世宗正是如此,而世宗的遇弑也同样是这一情况所致。
想到这些年,几代皇帝对帝制的巩固,耶律贤对萧绰叹道:“燕燕,大辽到了朕这里,帝位的传承应当已经稳定了吧。”
萧绰对他的话表示肯定,温和道:“当然如此,历代先君的努力不也正是为此吗?明扆,我们的文殊奴是圣宗啊。”目前来看,起码耶律贤和耶律隆绪父子的皇位传承没有问题,而他们夫妻的长子耶律隆绪又有着圣宗的庙号……起码皇位是不会落到其他分支手中。
否则,就如穆宗一般,陵寝都未曾新建,而是附葬于太宗皇帝的怀陵。
只是,虽然应当不会致使帝位落入旁支手中,但就在耶律隆绪这一支内部是否会出现各种纷争反叛,就不好说了。
耶律贤和萧绰对这一点都心知肚明,说实在的,他们虽然对后世子孙搞内斗不是很满意,但也清楚这些事情难以杜绝,他们只是在考虑一点:大辽在未来灭亡于那些女真,除去各种腐化外,上层的争斗是否也是一大原因?
【耶律德光的总结反思很到位,他对未来如何行动的构想同样很好,但可惜的是,不论他的构想有多好,他都没有进行实践的机会了。
事实上,整个辽朝在此之后,也基本失去了实践耶律德光对入主中原的构想的机会。
四月十三,耶律德光驻扎在高邑,开始病重。
四月二十二,在到达栾城后,耶律德光病情恶化,于栾城驾崩,享年四十六岁。
九月初一,耶律德光被葬于怀陵,庙号太宗。
承父祖遗基,甫定多方,远近向化。建国号,备典章,至于厘庶政,阅名实,录囚徒,教耕织,配鳏寡。亲征晋国,重贵面缚。斯可谓威德兼弘,英略间见者矣。
其后,于辽圣宗统和年间,尊谥为孝武,辽兴宗重熙年间,增谥为孝武惠文皇帝。】
辽朝,会同元年。
不,不!
耶律德光只觉得背后的脊椎宛如被人敲打,浑身的汗毛都要根根直立,几乎要有冷汗流出——怎会如此?!他不能……
虽然勉力维持着面上的平静,但这也已经是他的极限,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