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政权中有些和契丹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很有可能对后晋发起联合进攻,这让后晋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再次坚定了自己加强对外情报工作的想法——情报工作多重要啊!特别是像大宋这样,并没有能够彻底统一天下、稳坐江山的王朝。
要想能够稳固统治,并且更进一步,那必须要加强对辽国情报的搜集,从而获知合适的出兵时间、地点,以及各类能够被策反的关键人物。
不说别的,你看耶律德光这次南下,他辽国布置的或者策反的后晋中人给了他多大的帮助!
就连后来的几次对后晋战争,乃至最终成功消灭后晋的过程,都少不了耶律德光对后晋各个关键人物的把控,以及在后晋的间谍帮助。
虽然后晋自己内部确实各种拉跨,但这不能否认耶律德光情报工作的出色。
最起码,赵匡胤是不想再看到自己的大宋出现一个像天幕中赵光义那样,看到一个敌国“孤儿寡母”就觉得对方衰弱、无力抵抗的皇帝了!那真真是丢他这个太祖的脸。
【随后,耶律德光率主力班师回朝,留赵延昭守在贝州,将俘获的民户迁到契丹境内,又让赵延寿押后,在贝州、冀州、深州寻找机会攻城略地。
四月十一,耶律德光回师,驻扎在南京。
契丹和后晋暂且步入了休战阶段,期间双方没有大规模战争,但边境各地的战斗并没有停止。
至于杨光远,在耶律德光退兵后,石重贵便派李守贞和符彦卿讨伐他。青州被困多日,杨光远的长子杨承勋带着几个兄弟一同把杨光远囚禁,杀掉了他的亲信,开城投降,最后杨光远被李守贞所杀。】
看到此,不少人都感到心神大悦、有种看到了故事终局的感觉——杨光远可算是死了!
这倒不是他们把自己代入了石重贵,事实上,代入石重贵的人很少。他们感到如此快意,则是因为将杨光远定位到了背叛者的位置,背叛者,怎么能够好好地活着呢?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温和地对李承乾道:“高明,你觉得,这辽太宗会什么时候开启第二次战争?”
是的,耶律德光会开启第二次战争,这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事情,除非契丹内部突然发生什么重大的变故,比如他自己驾崩,否则他一定会南下。
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南下了。
李承乾暗自算了算时间,又和大唐以及突厥用兵情况对照了对照,估量道:“辽太宗是四月十一回到契丹的南京的,若是没有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