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镇压叛乱
汉朝初年。
刘邦笑笑:“这陈平啊……”还真没有愧对善于谋身的评价,确实有智,也确实能够把智用到保全自己的事情上。
他想起来陈平最初归汉的时候,就有人说他品行不端、贪图贿赂,不能加以信任和重用;而陈平呢,则是冷静地陈述了自己投奔乃公和收取贿赂的原因,还顺道说了乃公的好话,获得了乃公的信任。
话说回来,当时说陈平表里不一的人,是谁来着?好像就是周勃、灌婴几人吧。
周勃啊,刘邦冷酷地对周勃下了定论,这人不一定会招致大的祸患,毕竟他还没有那么愚蠢、刘恒看起来也没有那么绝对,但他也必然要受上一番敲打才能结束。
至于为什么?那不是很自然的吗。
汉朝,惠帝年间。
吕雉也笑了,陈平的谋身啊,她也体会过。
不得不说,陈平当真是把局势和人心算得恰到好处,不仅能够保全自身,还能够获得封赏……这样的人,他不会在没什么希望的情况下逆时局而行的。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对于陈平,刘恒确实很满意,这位曲逆侯总能够明白他的心意、在各处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和切入点,处理事务同样高效有能为,最后给了他“献”的谥号,也算是褒奖他的一生。
倒是周勃……
刘恒看向刘启,道:“你明白吗?”
刘启认真回道:“儿臣知晓,这只是无奈之举罢了。”并不是有什么敌意,只是必然的选择。
刘恒点头,没错,就是无奈之举啊,朕又有什么办法呢?朕本身还是很感念绛侯在平定诸吕、选朕登基上的功劳的,同样也欣赏他在大汉征战和抵御外敌上的贡献。
但是,朕也没有办法,陈平退了,但其他人可不知道要退,而论功行赏绛侯乃是第一,又确实不如陈平懂得看情况,自然只能借助绛侯来削一削那些功臣集团的气焰了。
毕竟,上一个失败者的例子还在那里血淋淋地挂着呢。
而且,朕已经很宽和了,也从没有搞过罗织虚假罪名的事情。
【刘恒是怎样做的呢?他先是暗示周勃。
有一天,周勃和陈平都在,刘恒就问周勃:“如今天下每年判决多少案件?”周勃不能答。
于是,刘恒又问周勃:“如今天下一年的钱粮收支大约有多少?”周勃还是不能答。
既然这样,刘恒就问了陈平同样的问题,陈平并没有明确回答,而是说这两件事都“有主者”,而“陛下即问决狱,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