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跟着他的话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仿佛看到了那五谷丰登、富饶壮丽的盛世之景。而他们,不仅能够享受这盛世繁华,还将在史书上留下重重一笔——如此神迹的发现者、盛世的缔造者!
“尧舜之世,圣人之道也!”有人神情狂热,脱口而出。
“这出海一事,必须搞!”朱元璋最终拍板,一锤定音,“不仅要向南洋走,也要向东边走。此乃上天垂怜咱大明、上天赐福!”他看着武将们,还有自己的儿子们,“这将是国朝一等一的大事儿,万不可轻忽!咱让工部去制造宝船,你们就先研究研究水师训练、出海航行的问题。”
所有人都两眼放光地应了,恨不得时间立刻到达出海的那天,然后自己带人找到那金矿银矿、天赐粮种,然后载入史册……
永乐十六年。
朱棣直接吩咐左右:“让王景弘、侯显他们来见俺。”(这两人都是有出海经验的宦官)
“爹是打算让这二人来去倭国这些离得近的藩属国,开采矿产、勘察土壤吗?”朱高炽道。
“没错,下南洋、特别是那什么南非的事情就还是交给郑和,他有经验,俺比较放心。”至于这两个宦官,既有出海经验,也是他信任之人,这样的大事儿交给他们正好。
“爷爷,是要再培养一批水师吗?”如果要向东边的大陆探索,现在的人手肯定不够。
“不止,还要有更多的能够统管之人,等郑和回来后看他手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朱棣看着他的两个继承人,郑重嘱咐,“出海一事,务必视为国策,代代不断,不可轻言放弃!”
秦朝。秦始皇看着神迹中那些一年两熟、三熟的土地,心潮澎湃。远的不提,近的有此等土地的,就在南方的安南等地。若能获得此等天赐之地,大秦何愁不兴!
至于南洋诸国,以大秦现在的船舶水平,短暂航行也不是不可行,如此一来,那些土地一样可以属于大秦,既可以解决黔首的生计问题,又可以扩大大秦的土地,也不用担忧有功之臣的酬劳封赏之事。
不过,大秦之外,原来还有如此之多的地方。能否把一些六国之人迁徙到此呢?
汉朝初年。
刘邦看着天幕中广阔的世界,不由叹息:“乃公实乃一井底之蛙耳。”
不过,感叹归感叹,干活归干活。他向跟自己一同打天下的老伙计们说道:“看来这造船和训练水师一事,还得尽快提上日程,若能获取矿产、亦或者那一年多熟的土地,于我汉家就是无可比拟的大功了!”
不过,他也很清楚,自己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