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商群体背后往往是各地豪强,是豪强子弟。
至于普通百姓,你连本地经商生存的环境都没有,必须要与本地豪强勾连。
不做利益输送,你在本地无法生存,更别说在其他豪强的地盘。
生产力越低,生活环境里能出现的利益点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每一个利益点,对豪强、权贵子弟来说就是钱生钱的钱窝,哪能看着?
自然要伸手捞一把,或者插一只脚进去霸占着。
连着豪强都打压,没道理放过行商群体。
现在施行盐铁茶酒官营专卖,就是为了压制这些人。
核心控制区域内也陆续设立林场、矿场,林矿专营专管,豪强连霸占山林买卖木材的生意都没得做。
粮食更是一条红线,豪强目前也就能做一点附近的布帛买卖。
以刘晔的经历、地位和现在的眼界,也明白堡垒修筑虽然耗费民力,但比过去好太多了。
没有战争、动乱的影响,这点民力支出完全是可以承受的。
又不是千里徭役去给黑熊修筑宫殿,或者给官府修筑城邑,都是在家门口农闲时给自家修建堡垒,因而民间阻力并不大。
反而天水因民间元气相对丰厚,天水士人又与幕府高度融合。
导致他这个郡守要做的不是激励、督促堡垒修筑,而是要监察各县,不能让超规格的堡垒出现。
堡垒越大,能居住的人口就多,那各种附属行业就丰富,相应的生产力、动员力也强。
因此县邑之外,里社之上的堡垒规格提升,根据用途又做了区分。
亭驿不必细说,往往与兵站、草料场搭建修筑。
此外就是乡镇,乡的堡垒更大,但也只是大。
而镇不一样,专门选在交通关键处,往往是乡社改建。
比之乡社,多了集市与戍守功能。
三五日一次集市,选址就在镇;并摊派兵役,设有二三十人规模的巡逻、治安力量。
关中的镇集只有集市的功能,戍守治安由附近百户所承担。
关中除了北山、南山需要警惕盗匪外,三辅境内大多数平地里的治安力量只负责寻常治安。
这方面又有亭驿协助,各亭之间已经恢复了巡路职责。
不会出现三五人巡逻小队被盗匪截杀、抢劫的事情,只要出现,立刻就引发周围治安力量的联合搜捕。
正是因为有数百人的常规治安镇压力量,关中治安大好。
天水士民配合的情况下,又是刘晔负责施政,事情推广尚且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