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勺的依旧是三叔公刘洪深,他携同众多弟子,而辅助的则是刘家一众干练的女眷。
尽管食客众多,但场面却井然有序,没有丝毫慌乱,一切都被安排得有条不紊。
正午时分一到,众人便准时围坐,共享盛宴。
坐席是必须遵守规矩的,年龄和辈分最大的长者要坐主位,然后再依次坐。
如果专门招待客人,客人可席于主人左右,另外还有主人专门请的陪席。
请客吃饭对座位的安排讲究更多。安位,首先要确定主位。主位通常坐北朝南,不管方桌还是圆桌,正位都在正中。
但是很多场合,桌子并不好分辨是朝北还是朝东,怎么来确定主位呢?以门为标志,正对着门的是主位。
主位确定后,再按“尚右”即“右为上”的老礼儿,依次安排座位儿。为什么以右为上呢?
“尚右”的老规矩从商周时代就有了,即以右边的位置为尊,室内以西为右,宴请尊贵的客人,要坐西面东。
在饭桌上,只要坐下,就不要挪地方,一直坐到散席。
老京城人认为,聚餐时的座位虽然是按长幼和辈分来安排的,但只要您坐下,就按《易经》八卦来定位了。
这些定位,对人的运势来说并没有好与坏之说,但老规矩告诉你:定位后就不要再动了,如果您再乱挪位子,那就会乱了运势,倒霉随之而来。
抛开所谓的运势说,从礼仪的角度说,在饭桌上乱挪位子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因为在原来的位子上已经占用了一套餐具,挪地之后,餐具很可能混淆不清,给他人造成困扰。
即使原本这个位子是空的或者有人提前离席空出一个位子,也不能随便坐到空出的位子上,因为您影响了同桌其他人的就餐氛围,是对他人的不礼貌。
在没有客人的情况下,作为家长也要给孩子树立这样的规矩:吃饭就要老老实实在一个地把饭吃完,那种端着碗满处跑的,搁到过去那是“叫子”要饭的。
待老爷子在主坐的主位安然入座,宴会方才算得上正式拉开序幕。老爷子虽非村中最为年长者,却以其显赫的辈分傲视群雄。
追溯往昔,他所代表的刘家一脉,乃是嫡系正宗,历经三百年风雨而不衰,其家族荣耀,可见一斑。
更值得一提的是,老爷子曾执掌族权,担任族长之职,其威望之隆,无人能及,为村中人所共仰。
刘之野已是老爷子的接班人,他早就被刘氏的族人们共同推举为“话事人”。
在这样的场合,刘之野就坐在老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