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丁放到一起煮。
做好的豆酱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压好盖子将其置于寒冷处,凉了就都凝在一起,吃时切成小块。
表示“一年接着一年,丰富多彩”,这是节日期间的一道京味凉菜。
还有,刘之野就是最喜欢吃自己家做的豆腐了。
京城人说:“二十三,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这个“二十五,磨豆腐”,实际上是老京城人在准备春节期间必备“年货”的开始。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祈“福”。
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他的《豆腐》诗中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豆腐洁白、简单、干净,能与任何食物搭配,民间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豆腐既能做“家常菜”,也能入“满汉全席”。
他们京城人爱吃豆腐,从最简单的“小葱拌豆腐”,到最家常的“麻婆豆腐”,再到做法复杂的“八宝豆腐”……一块看似普通的豆腐,却能演化成千万道菜肴。
老京城有些饭庄的豆腐也很有名,“同和居”的大豆腐,“砂锅居”的砂锅豆腐,西单胡同里的“富庆楼”的鱼头豆腐……都是让人垂涎不已的美食上品。
至今,还有首儿歌是这样唱的:“要想胖,去开豆腐房,一天到晚,热豆腐脑儿填肚肠。”
“磆碌碌、磆碌碌,半夜三更磨豆腐,磨成豆浆下锅煮,加上石膏或盐卤,一压再压成豆腐。”
为了过春节,人们早早就做准备,一般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一直忙到除夕。
人们要为过年准备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贴对联,要准备鞭炮等等。
那么,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这大概一周的时间,都是为春节所做准备。
到了腊月二十七,刘家庄都会有年前最后一个大集,周边的老百姓们都会去集上采购年货,除了吃的喝的,还要买一些喜气的摆件,像年画啊,春联、香烛、鞭炮等。
这些东西买来以后,再配合着家里为新年准备的吃食,这年味一下子就出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