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些还参加了夜校教育培训。厂办人员则至少拥有初中学历,而技术员和工程师更是来自专科学校或大学。”
一位随行的嘉宾闻言,不由地惊讶地道:“嚯!你们厂竟然还有这么多大学生,我们这两千多人的企业都没几个……”他不敢置信的说道。
三大爷乐呵呵地回应赵处长:“赵处,这些大学生多半都是咱村出去的娃,村里考上理工大的基本都在这里了。”
“那也了不起啊,宁愿放弃外面的优厚待遇,回乡造福乡邻,可不是一般人能下地决心的,你们村的教育好啊!”这位赵处长摇摇头,感慨地道,大学生可是香饽饽,走到哪都会有人捧着。
领导敏锐地捕捉到了另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刘家庄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好奇地问道:“刘书记,听说近年来你们刘家庄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非常大,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刘元海简明扼要地汇报道:“领导,刘家庄的教育情况如下:已毕业大学生十一人,在读大学生三十六人,高中生三百二十三人,中专生两百五十六人,初中生一千两百多,小学生一千五百。”
领导听到这个数据,顿时吃了一惊,瞪大了眼睛问道:“这数据准确吗?一个农村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他有些不敢置信,越了解刘家庄,越让他吃惊。
据他所知,一个经济条件好的县,有着几十万人口,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也没有这么多。
刘家庄的教育事业投入巨大,且逐年递增,这一事实让领导深感震撼。
当领导得知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400元,几乎家家都是万元户后,他终于对刘家庄的教育成果刮目相看,也相信了这个数据。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刘家庄,成年人们多年来一直接受着不间断的扫盲教育和夜校培训。
这种教育的普及程度极高,几乎每个人都能够识文断字,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
刘家庄未成年人教育,就更加重视了,从幼儿园到高中,还有着几所高等的中专学校。
这在整个华夏,除了一些大城市,是没有任何地方能跟刘家庄的教育相媲美的。
因此,村里得以发展工业化,得益于那些合格的有文化地产业工人。
他们成为了村里工业化的中坚力量,推动着村庄的现代化进程。而农业方面,则主要由少数本地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共同承担。
时至今日,村里的其他村办企业仍在持续推动教育深化。
从最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