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的笑容,他们纷纷聚集在五金厂前,等待着仪式的开始。
随着一阵热烈的鞭炮声响起,开工仪式正式拉开帷幕。首先,工业部的一位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刘家庄的五金厂投产,不仅预示着……也代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仅代表工业部,……”
三大爷刘元海,也代表刘家庄向到来的各位嘉宾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在随后的发言中,他回顾了村庄的发展历程,展望了五金厂未来的美好前景,并表达了对所有人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
庆典的喧嚣渐渐散去,只剩下那位工业部领导与一群期待的目光。
他毫不犹豫地拉动闸刀,电流如同生命之泉,瞬间涌入了各车间的机床设备。
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响起,“五金厂”正式宣告投产。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段传奇的起点。
之后,在厂长吴有福的引领下,众人簇拥着领导们和合作单位的贵宾们,一同踏入了“刘家庄五金厂”的各个车间。
此时,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操作着各种设备,整个工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吴有福,38岁,一位在业界享有盛名的专家,经过刘之野的不懈努力和多方托关系,才终于将他请来厂里担任厂长。
此人真是技术大拿,日占期间,就在东北一家由日本人经营的五金工厂里担任技术工人。
凭借聪明好学,他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
新中华夏成立后,他又进入一家军工企业,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和领导才能,迅速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和车间主任。
吴有福满怀激情地向众人介绍着他们厂的现状:“我们的工厂一期工程占地广阔,约200亩,拥有五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都专注于生产不同种类的五金产品。”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仿佛未来的辉煌已经触手可及。
工业部的领导微笑着点头,他问道:“你们厂目前有多少员工?”
吴有福毫不犹豫地列出了工厂的人员构成:“一线生产工人超过五百人,厂办人员三十二名,技术与工程团队二十人,保卫科十八人,后勤处四十人。”他的话语简洁而清晰,仿佛一幅工厂的组织架构图在听者脑海中浮现。
领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赞叹道:“不简单啊,你们团队竟然还有工程师,真是难得。能告诉我他们都是什么学历背景吗?”
吴有福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工厂的人员构成:“一线工人都是本地人,他们大多完成了小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