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师和海防巡检,这让加税变得合理了起来。
至于申时行说的建设大明国内需求的效果,王崇古也不是特别看好。
“银子暂时还够用,更多的银子在市场里,反而有利于开海大事。”朱翊钧的倾向是不加。
关税就是个抽血泵,只要开动就会吸工坊的血,更多的银子留在市场里,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形成。
横向转移支付,是一种平衡内地沿海发展不均衡的手段,不是要把沿海的流动性抽干。
13%的税赋,不多不少。
“臣以为陛下所言有理,那山东巡抚宋应昌说的也是有几分道理的,是这些反贼选择了江南,而不是江南百姓选择了反贼,江南也不都是反贼。”张居正觉得完全没必要加税,大明是制造国,原材料进口国,高昂的关税,反而不利于生产。
关税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持续推高关税,还不如不开海,直接禁海,闭关锁国。
“那就暂时不加,如果需要,随时可以加。”朱翊钧选择了暂时不加关税。
既然以西土城为首的势要豪右上了斥表,朱翊钧没有进一步的追击,不再扩大打击范围。
张居正讲了一件这十三天时间里,发生的一件怪事,五大市舶司远洋商行的商总、船东们发布了联合声明,斥责逆党。
一些个开海之后富起来,没在册的富商巨贾,有些不满,凭什么只有之前的势要豪右、乡贤缙绅才有资格上斥表?他们也可以表态,也可以爱大明,也可以忠诚!
不在册的富商巨贾就不可以忠诚了吗?
以五大市舶司为首的富商巨贾们,开始发表联合声明,之所以朝廷没有要求,富商巨贾也要刊登联合声明,是因为南衙选贡案这把大火烧的太大了,这些富商巨贾们生怕火烧到自己身上。
“陛下,徐州知府刘顺之第四次请见了。”一个小黄门见皇帝、元辅、次辅谈完了正事,见缝插针的奏闻了刘顺之求见。
“宣。”
徐州知府刘顺之终于见到了大明皇帝。
“臣刘顺之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刘顺之恭敬见礼,他这一趟真的不容易,终于在桃山驿行宫见到了皇帝陛下。
“免礼,坐下说话,之前江南选贡案有些复杂,朕就偷了几天懒。”朱翊钧笑着示意刘顺之坐下说话,顺便解释了下这几天他在等什么。
刘顺之是举人出身,也没有恩科进士,这是他第二次任职徐州知府,他第一次是在万历元年,干了三年就离任去了琼州,是皇帝来到了徐州,看着这地方一塌糊涂,又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