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最是无情,当初,他是实际上的储君,他要陪皇帝一起习武,一起读书,甚至还要监国留守,学的文武艺,百无一用,现在皇长子逐渐长大,朱翊镠就必须离开权力的中心了。
朱翊镠打算就藩到海外,长崎、琉球、吕宋、旧港、金池,这五个地方都可以,朱翊镠打算趁着皇帝南巡,好生打探一番,为自己的王府找个合适的地方。
除此之外,另外的变化就是,李太后终于忍无可忍,让皇帝把王皇后、周德妃、冉淑妃都带上,这次南巡回来,如果这三位娘子没有身孕,李太后就要给皇帝安排纳妃嫔之事了。
周德妃年纪大,但知道疼人,再不生,日后就不能生了;
冉淑妃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之一,也最是得李太后的喜欢。
冉淑妃长着一张家宅不宁的脸,同样手段也不弱,毕竟能把李太后哄得十分开心,手段了得,但手段强也没用,冉淑妃不是跟皇后争宠,是跟国事争宠,后宫只能团结在王皇后的身边,希望陛下能把目光多看向后宫。
李太后没有离开京师,而是留在京师,看顾朱常治监国。
“陛下,山东巡抚宋应昌,请求觐见。”一个小黄门匆匆走了进来,俯首说道。
宋应昌,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经绛州知州户科给事中、济南知府、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此人是典型的主战派,曾经在万历十二年的时候,就一直上奏说倭寇恐有反复,请求朝廷重视海防,尤其是通知朝鲜应对。
朝鲜国王李昖也收到了警告,但李昖根本没当回事儿。
王一鹗回京后,宋应昌从按察使升转到了山东巡抚。
“宣。”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宋应昌入门后五拜三叩首行大礼觐见,这是他第二次见陛下,上一次是万历十二年,他以按察使的身份回京述职,以外官身份觐见陛下。
“免礼,坐下说话。”朱翊钧示意宋应昌不必拘谨。
在原来的历史上,宋应昌是抗倭英雄。
宋应昌跟着李如松一起入朝抗倭,一路把倭寇赶到了釜山、蔚山一带,这里面有平壤之战的军功,也有汉城军功,他派人奇袭倭寇十三座粮仓,逼迫倭寇只能从汉城离开。
在万历援朝之战中,宋应昌立了大功,回朝就被罢免了。
因为宋应昌和别人逆行了,在朝鲜,他逼迫朝鲜提供粮草,在战后,他想要让大明军驻军朝鲜,让刘綖率兵一万六千人协守汉城,名义上是给朝鲜提供保护,实际就是逼迫朝鲜王李昖履约,内附大明。
大明死伤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