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江阴,这日已然是傍晚。
方临一行来到赐福寺,说明来意,在一个小沙弥引路下进去。
莲舟和尚的模样,比起当初苍老许多,此时,正在寺院屋檐下,坐在一把小凳子上,摆弄着自己的物什,做着一把紫砂壶。
这个时候,月光下,院前一棵老银杏,古朴苍劲,遒劲的树干在淡淡的银白色月光下,尽显岁月之沧桑,特别是树干处的树瘿,端的是鬼斧神工。
莲舟和尚一边看向那棵老银杏,一边下意识照着树干处的树瘿,捏着茶壶之形状。
方临看到对方此时的状态,阻止了想要出声的方父、方母等人,一同安静等待。
这一刻,没有任何声音,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在茶壶胚胎旋转中,无声地流逝。
当做好这把紫砂壶,莲舟和尚从这种状态中回神,看向制作出来的茶壶,只觉远远超出了自己正常水平。
这时看到了方临一行来了,请他们坐下,他又看向这把紫砂壶,笑道:“说来,也是缘分,方居士你们到来,老衲正好心有所感制成了这把紫砂壶,物赠有缘人,它就赠予檀越吧!”
方临不太懂紫砂壶,却也莫名觉得这把紫砂壶好,问道:“法师,这壶何名?”
莲舟和尚看了看院中那棵老杏树,道:“老杏伴明月,桃供春神,就叫做‘供春’吧!”
方临闻言一惊,没想到前世名满天下的‘供春’紫砂壶,竟然就在自家见证下这么出现。
他道了谢,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千两银子相赠,请莲舟和尚收下。
方父、方母也是感谢,莲舟和尚无奈,只说当作香火钱,作为修缮寺庙种种,方才收下。
“法师,怎么不见静闻?”方临问道。
静闻,就是当初跟在莲舟和尚身后的那个小和尚。
“静闻出门去了,替将我禅诵二十年、刺血所书的《法华经》送往云南鸡足山供之。”
莲舟和尚顿了一下,又道:“和静闻同行的,另有一人,一位和方居士同样的奇人。”
“我凡夫俗子一个,称不得什么奇人,不过,法师口中这位居士,想来不凡。”方临笑道。
“这位居士,用大半生时间,记录大夏山山水水,在没有官府资助下,大部分时间都用双脚去行走,凭着有限的资财足迹遍布大夏各地。”
莲舟和尚感慨道:“时人好游,老衲以为,这世间之游,高下分为三等:俗游、人游、神游。”
“所谓俗游,靡曼当前,钟鼓列后,楼船披靡,山珍水错,充溢圆方。男女相错,涟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