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知府看向记录方临生平的调查,极为详细,从小和村自小表现、风评,到逃难去往县城路上,宋家要粮、老方家闹粮、捉鱼……
“在村子时,本分守己,不显山露水,真正困苦危难之时,却有着挺身而出的担当。”他微微点头,知道彭师爷如何会有‘是个人物’的评价了。
“大人,不妨继续看下去。”彭师爷笑着道。
他看过对方临的调查,这才哪到哪,后面更精彩。
“哦?”
蒲知府听出了这层意思,继续看去:到达县城,因帮扶了小吏一把而分得更多粮食、替四房来府城、路上杀了瘸子刘……
是的,这事也没能瞒过去,不过,彭师爷也好,蒲知府也罢,看了并不在意,不说调查中显示,瘸子刘是手上有着人命的逃犯,只说那种情况,一方面瘸子刘罪有应得,取死有道,一方面方家被逼到绝地,若方临真唯唯诺诺,忍受欺凌,带着重病父母出去淋雨,那他们才会有着失望。
再之后,来到府城,恩怨分明,带着关系亲近的村人找活计;从疯狗口中救下了刘掌柜,进入轩墨斋;瓮堂帮忙,结识董祖诰;早上溜达,拉了徐贤文一把,结识徐阔老;敏锐发现商机,和董祖诰做起粪便生意;斗倒卓三爷……
蒲知府一一看了,感觉方临这经历似乎比小说都精彩,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从逃难百姓,将一家人带到如今地步,扪心自问,他未必都能做得到。
更让他注重的一点是,方临每日在学堂路线、茶馆路线散步,看去有功利之心,却不乏赤诚之意,常有帮扶遇困之人,比如去年冬一个摔倒的老倌,又比如前些日子,救了一个下水游泳腿抽筋的学童……可见无论是否贵人,一视同仁,不是只求功利回报。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在调查中,方临、乃至整个方家有一个的好名声,还是极好的名声!
小和村村人,调查时都在说方临一家、老方家的好话,兄友弟恭,孝顺和睦等等;西巷胡同,街坊邻居也在说好话,都在说方临出息,方家好相处;轩墨斋,从掌柜到伙计,更是无一不说方临好话……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一种境界,‘通达明白,知世故却又不世故,求功利却又守心克己’,这又是一种境界。”
蒲知府感叹着,评判道:“方临此人,有底线、有魄力、有头脑、有德行,的确是个人物。”
——是的,是人物,而非人才,某种心态上,摆于同等位置。
只能说,卓三爷之事第一次面,辩论会上第二次刮目相看,再有今日的调查,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