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口第一的州郡,同时也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元祐四年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州,再度组织疏浚西湖,并用挖出的湖泥修筑了横跨西湖南北的苏堤。
到了南宋时,杭州也迎来了鼎盛时期,建炎三年升为临安府,又过十年后被定为南宋国都。而杭州的城垣也因此而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到咸淳年间,杭州人口已经增至120余万。
元代改府为路,但杭州依然是以江浙行省省会的身份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到了明朝又改路为府,目前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这三大权力机构的治所都设在杭州府,而此次联合行动小组的三个目标中,便有两人是分别来自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这两个重要衙门。
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刑名、诉讼,同时也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主管官员按察使是由承宣布政使兼任,同时也是一省的最高长官。而都指挥使司则是地方军事指挥机关,隶属于中央的五军都督府,负责地方卫所驻军的指挥统筹。这两个衙门与主管行政的承宣布政使司并称为“三司”,互不统属,只对中央负责。不过地方上有军政大事的时候,一般都会三司合议,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浙江范围内,这三个衙门就是地方最高权力机构的象征了,对在这几个衙门里任职的官员展开刺杀行动,其性质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如果不小心处理,很可能会就引火烧身,行动失败还是其次,引起大明官府对海汉的敌意就是真麻烦了。所以在行动展开之前,高桥南也在尽力将自己的短板进行弥补,降低行动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杭州城共有城门十座,分别为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候潮门、艮山门、庆春门、清泰门、凤山门、武林门、永昌门。其中凤山门是杭州城的南大门,因其临近凤凰山而得名。凤山门分为水陆两门,其中始建于1359年的水门连接起了江南运河与钱塘江两条水脉,算得上是杭州水上交通的咽喉地带之一。
南宋王朝曾于凤凰山修筑皇城,凤山门便是御街南端,为三省六部官署所在地。城门外的万松岭一代,是杭州民众踏青之处。虽然前朝遗迹大多已经不在,但这凤山门附近区域却仍是十分繁华,在南边的钱塘江岸有成片的码头,汇聚着大量来自周边州府的商船民船。每日经此处进出杭州城的人流和货物都是络绎不绝。
距离钱塘江岸不远的地方便是自发形成的一处市镇,常年从水路往来杭州城的行商,有不少都会选择此处落脚,生意做得更大一些的商人,则会在这里购地建房开设商栈,以节省大宗货物在转运发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