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更高,李乾居然用了五个回合才杀死两人。
死守岛山城的倭国玩家都是倭国的精英,而且都做好了必死的准备,他们用尸体将明军和汉军堵在三之丸,让二之丸、本丸的倭军得以射击明军和汉军。
岛山城外面,吴唯忠率领戚家军以及一部分南兵,与第一批从江上登陆支援的倭军展开激战。
这一批倭军武士趁着大雨影响明军的视线,试图登陆,站稳脚跟。
正好戚家军克制倭军,寒冷的戚家军刀斩落,倭军血染大江。
吴唯忠在戚继光组建的戚家军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将领,他自身的武艺极高,提着一口戚家军刀,大刀狂舞,数以十计的倭军被杀。
吴唯忠作为戚家军将领,对于攻杀倭军,得心应手。
就是倭军的数量太多,吴唯忠的戚家军只是明军的一小部分。
戚家军面对数量数倍甚至十倍的倭军,陷入前所未有的苦战。岛山城外围,前来支援的倭军不只一路,人数众多。
外围明军拼死阻击倭军,为攻打岛山城的明军牵制对方的援军,争取时间。
大雨之中,喊杀声、嘶鸣声,此起彼伏,刀光剑影,横尸无数。
这一场大战的惨烈程度,还要胜过碧蹄馆之战。
碧蹄馆之战本来只是两军遭遇,然后演变为一场大战。
而岛山城的攻防,倭军已经被逼到了绝境,事关国战胜负,双方各不相让。
一方要攻,一方要守。
攻的坚决,守的顽强。
一方要解围,一方要阻援。
解围的倭军拼命进击,阻援的明军决死牵制。
就连经久沙场的明军主帅李如松都心事重重,愁眉莫展。
这是明军到来之后,最为艰难的一场苦战。
岛山城的防御过于恐怖,固若金汤,山城防御体系,让人无比绝望。
唐太宗李世民讨伐高句丽时,兵锋就曾受阻于同为山城的安市城下长达两个月。
当时高句丽还是强国,而且安市城为易守难攻的山城,唐军一时受阻。
随着冬天将至,唐军补给将会更加困难,李世民最终选择撤兵,保存实力,将高句丽交给后来的唐皇解决。
这可能就是李世民和杨广的区别,同样讨伐高句丽,一个量力而行,觉得时机没有成熟,在掠夺对方部分人口,削弱对方的实力之后就果断退兵,进行持久战。
而杨广三征高句丽,想要尽快解决对方,结果每次都劳民伤财,死伤惨重,最终导致隋朝大乱。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山城的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