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倒也不是不能考虑。
她回忆了一下,这个作者后来被改编为大热剧的那本书,她当时找来看过,而且现在还留有一些印象,当时正是娱乐圈ip改编狂潮的时候,原创剧本越来越少,到处都是改编这改编那的,她那会儿为了试镜看了不少这些剧原著,而这个作者的那本书属于给她留下印象较为深刻的。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个作者非常擅长写情绪,她很擅长煽动读者的情绪,也很擅长刻画人物,由她那本书改编而来的剧虽然不是那会儿最爆的改编剧,却是后劲最强的,全靠几个主角给人留下的情绪体验过于强劲。
也许……不要以传记的名义,而是以“揭秘”或者之类的名义去让她写一本以自己的视角讲述过去几年发生的故事,倒是不错的立人设的手段。
虽然再过几年,“人设”这个词会成为一个极其负面的词汇,因为“人设崩塌”的人太多了,所以人设这个词就成为了“假”的意思,但其实娱乐圈的人设一词在此时还是偏中性的,更多的可以理解为“记忆点”或者“标签”,人是很复杂的生物,但你在娱乐圈混,你的形象就不能过于复杂,最简单的让别人记住你的方式就是将自己标签化,所以立人设是很必须的,“不要人设”也是一种人设——真性情嘛。
麻烦的是,有些人会选择和自己完全不沾边的人设,这种……秦尤只能评价为——要演的话,至少也该做好演一辈子的觉悟,如果连这点觉悟都没有,你在娱乐圈混什么呢?
她觉得这种做法很蠢,因为能演一辈子的人确实是少数,就连她也做不到这种事,所以她觉得这些人是不自量力,是自作聪明,被反噬是活该。
更聪明的做法其实是从明星本人身上提取特质去进行强化,譬如赵安雅,她确实有强烈的助人情节,上辈子也确实对杨秋不离不弃,所以她的“好朋友”人设几乎不可能会崩。
立人设其实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引导,很多时候需要一整个公关团队来思考和运作——一个有记忆点的人设既要足够特别又要足够简单的同时可以深挖。
秦尤倒是已经省了让公共团队给她找个人设这一步,因为她的人设已经立完了——就是狠。
只是这个形象多少还是有点模糊的,千峰娱乐不擅长营销工作,而且就算千峰真去找营销团队帮她做营销,其实也很难找到这种文字拥有极端感染力的写手。
秦尤在网上看了点这个作者的试阅片段,又点开了她发来的邮件的附件,里面是她写的自己对这本书的一部分思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