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的样子。
陈大壮顿时感觉到一丝后怕,两百打两千?
陈大壮三人面面相觑,这光忙着照顾局里的财产,居然忘记了这可是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
这被朝鲜的官军团团围住,这是站着投降呢还是跪着投降呢?是不是解释一下,我们真不是义军,我们就是路过的。
但是肯定这仗不能打,十倍悬殊的兵力,真是看不到一丝胜利的希望。
第282章晋王事发了
京师正过着年,百官们都悠哉悠哉的。
表示从来没有过这么安稳的年,京师城外数十万大军保卫着我们的安全。
即使李大人非要在正月初五召开朝会,我们还是骂骂咧咧的去参加朝会,完全不存在李大人一手遮天,百官噤若寒蝉的状况。
毕竟我们还是敢说话的,私下连李大人都敢骂。至于朝堂上为什么不说话,那是李大人都是颁布的善政,都是有利于我大明的发展。
至于那些搞不懂的,什么开放贸易,新建水师这种劳民伤财的活动,肯定是李大人有他自己的深意,需要我们认真去揣摩去学习。
对于皇帝敕封李大人为太傅这件事,百官表示以李大人的威望,直接上太师得了。
这大商朝的闻太师,这大汉朝的董太师,这大宋朝的庞太师,还有我朝的张太师一看就是李大人的学习榜样。
这搞个文邹邹的太傅一看就和李大人的气质不是很匹配。
这天朝廷收到山西晋王府长史的密信,信中所言,晋王朱审烜私藏兵甲,暗中扩充卫队,意图谋反。
这消息瞬间就在朝堂上传开,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到一天时间连朝堂端茶送水的小吏都知道了。
三个内阁大学士赶紧找来朝廷柱石,辅政大臣李太傅商议对策。
李太傅态度很明确,这河南湖广的几个藩王遭了殃,藩王们扩充实力以求自保,这难道不是正常情况吗?
内阁大学士郑三俊顿时就怒了,这都私藏兵甲,这难道不应该派人去晋王府查探,再把晋王给押回京师受审,震慑其他蠢蠢欲动的藩王。
李太傅摆摆手,你郑阁老太过于敏感了,这事就不欢而散。
李太傅不作为,内阁必须要重视啊,万一真准备造反,这可是天大的事,现在的大明经不起藩王再来个叛乱了。
于是内阁指令山西巡抚到晋王府问罪,并让山西的地方军队戒严。
这天督察院的一个御史前去看望受伤在家休养的刘宗周大人,不小心说出了最近的一个传闻,晋王私藏兵甲,暗中扩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