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骨部必将是您忠实的猎犬!”
虽然那地方在高句丽境内,但环境至少比辽泽强多了。
若不是以往他们被扶余国阻拦,赤骨离早就想会会高句丽了。
不过魏哲却没有他们这么自信,带两人兴冲冲离开后,他当即吩咐道:“传来令沿线戍卒,多照看一点,若是这两部遭遇危难可酌情庇护。”
如果有汉军在背后支持乞塔部和赤骨部还撑不住,魏哲也没必要关注了。
直到将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之后,魏哲方才拍了拍阎柔的肩膀赞许道:“好一个阎子昂,果然名不虚传!”
阎柔闻言顿时嘴角微翘道:“些许薄名而已,不算什么。”
“哈哈~不过日后可继续招诱降附,我的捉生军可正缺人呢!”
见魏哲这么一说,阎柔当即就忍不住笑了。
还捉生军?有建立在敌国境内的军队吗?
不过阎柔也不得不承认魏哲的办法确实好用。
虽然看似无赖了些,也要耗费不少布帛财货,但效果却绝对好用。
至少阎柔觉得,这比朝堂每年直接将海量财货赏赐给胡人强。
说起来本朝自光武帝开始对草原胡人实行的就是朝贡制度。比如在明章二世,塞外鲜卑部落往往诣辽东郡受赏,青徐二州每岁给钱二亿七千万,以此为常,而边塞也一度平静。
除此之外,洛阳朝堂每年还会赏赐南匈奴南单于一亿九十余万钱,西域各国每岁也会赏赐七千四百八十万钱。
汉朝赏赐匈奴南单于和西域各国金额的总数尚不及二亿,可见朝堂对鲜卑有多重视。
不过随着朝廷财政每况愈下,这种浩大的朝贡赏赐洛阳也维持不了了。
这也算是自桓帝之后胡人频频寇边的原因之一吧!
说白了,以前朝廷就是钱消灾,用岁赐来诱惑胡人听话。
现在大汉没钱了,塞外的各族胡虏自然也就不再听话了。
……
且不说阎柔回去后如何斗志昂扬。
魏哲在视察完襄平城外的新建的鞍山铁官后便回到了太守府。
随着玄莬郡的煤一船船运到襄平,鞍山铁官也逐渐进入正轨。
由于全铁所制耕犁只需一体浇铸,对铁匠的要求顿时降低了许多,很多学徒甚至都可以轻松完成整个流程。
于是一个有意思的情况便在辽东发生了,木匠竟然被铁匠比下去了。
当工匠所那边还在辛辛苦苦的组装耧车的时候,鞍山铁官制作的铁犁已经直接装车装船,在侯府的调配下向着整个辽东扩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